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特种结构材料论文

FCC汽油脱硫用羟乙基纤维素复合膜的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47页
    1.1 本论文的意义第15-16页
    1.2 FCC 汽油脱硫技术简介第16-21页
        1.2.1 加氢脱硫第17-18页
        1.2.2 非加氢脱硫第18-21页
    1.3 渗透汽化膜法脱硫简介第21-26页
        1.3.1 渗透汽化汽油脱硫基本原理和性能评价第21-23页
        1.3.2 渗透汽化膜技术在汽油脱硫中的过程开发第23-24页
        1.3.3 汽油脱硫用渗透汽化膜的研究第24-25页
        1.3.4 汽油分离规律的研究第25-26页
        1.3.5 膜法汽油脱硫技术展望第26页
    1.4 渗透汽化膜和膜材料概述第26-32页
        1.4.1 膜的种类第26-27页
        1.4.2 膜材料的选择第27-29页
        1.4.3 膜材料的改性第29-30页
        1.4.4 渗透汽化膜的制备第30-32页
            1.4.4.1 均质膜制备第30页
            1.4.4.2 支撑膜制备第30-31页
            1.4.4.3 复合膜制备第31-32页
    1.5 渗透汽化膜的研究现状第32-37页
        1.5.1 优先透水膜第32-34页
        1.5.2 优先透有机物膜第34页
        1.5.3 有机物分离膜第34-37页
    1.6 渗透汽化过程的基本传质理论第37-45页
        1.6.1 溶解扩散模型第37-42页
            1.6.1.1 溶解过程第38-40页
            1.6.1.2 扩散过程第40-42页
        1.6.2 孔流模型第42页
        1.6.3 虚拟相变溶解扩散模型第42-43页
        1.6.4 串联阻力溶解扩散模型第43-45页
    1.7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关键问题第45-47页
        1.7.1 研究内容第45-46页
        1.7.2 关键问题第46-47页
第二章 羟乙基纤维素膜材料的研究第47-73页
    2.1 实验部分第47-53页
        2.1.1 试剂和仪器第47-48页
        2.1.2 模拟汽油的配制第48页
        2.1.3 HEC 特性粘度的测定第48-49页
        2.1.4 均质膜的制备第49页
        2.1.5 红外表征第49页
        2.1.6 溶胀实验和吸附实验第49-50页
        2.1.7 溶胀法测交联度第50页
        2.1.8 渗透汽化性能评价第50-52页
        2.1.9 硫化物和烃类分布测定方法第52页
        2.1.10 微库仑仪测定硫含量的操作参数第52-53页
    2.2 结果和讨论第53-72页
        2.2.1 HEC 膜的渗透汽化性能研究第53-64页
            2.2.1.1 特性粘度对HEC 膜性能的影响第53-54页
            2.2.1.2 交联剂对HEC 膜分离性能的影响第54-57页
            2.2.1.3 交联剂含量对HEC 膜PV 性能的影响第57-59页
            2.2.1.4 料液组成对PV 性能的影响第59-61页
            2.2.1.5 脱硫温度对PV 性能的影响第61-63页
            2.2.1.6 溶剂挥发时间对PV 性能的影响第63-64页
        2.2.2 汽油组分在不同交联HEC 膜内的吸附传质行为第64-72页
            2.2.2.1 动态吸附曲线第66-70页
            2.2.2.2 扩散系数、吸附系数和渗透系数第70-72页
    2.3 本章小结第72-73页
第三章 聚偏氟乙烯底膜的制备第73-88页
    3.1 实验部分第73-77页
        3.1.1 试剂与仪器第73页
        3.1.2 三元相图测定第73-74页
        3.1.3 运动粘度测定第74页
        3.1.4 底膜的制备第74-75页
        3.1.5 底膜的结构表征第75页
        3.1.6 底膜的性能表征第75-77页
            3.1.6.1 水通量实验第75页
            3.1.6.2 底膜孔隙率和平均孔径的测定第75-77页
    3.2 结果与讨论第77-86页
        3.2.1 正交实验及结果分析第77-78页
        3.2.2 典型底膜的微观形态第78页
        3.2.3 聚合物溶液浓度对底膜性能的影响第78-81页
        3.2.4 添加剂浓度对底膜性能的影响第81-84页
        3.2.5 挥发时间对底膜性能的影响第84-86页
    3.3 本章小结第86-88页
第四章 羟乙基纤维素复合膜的研究第88-101页
    4.1 实验部分第88页
        4.1.1 试剂和仪器第88页
        4.1.2 复合膜制备第88页
        4.1.3 复合膜的性能表征第88页
    4.2 结果和讨论第88-100页
        4.2.1 理论分析第88-90页
        4.2.2 典型复合膜的微观形态第90-91页
        4.2.3 聚合物浓度的影响第91-94页
            4.2.3.1 底膜对汽油组分传质的影响第91-93页
            4.2.3.2 聚合物浓度对HEC 复合膜PV 性能的影响第93-94页
        4.2.3 添加剂含量的影响第94-97页
            4.2.3.1 汽油组分在底膜内的传质第94-96页
            4.2.3.2 HEC 复合膜的渗透汽化性能第96-97页
        4.2.4 挥发时间的影响第97-100页
            4.2.4.1 挥发时间对汽油组分传质的影响第97-99页
            4.2.4.2 挥发时间对PV 性能的影响第99-100页
    4.3 本章小结第100-101页
第五章 羟乙基纤维素复合膜内的传质过程第101-137页
    5.1 实验部分第101-102页
        5.1.1 试剂和仪器第101页
        5.1.2 分配系数测定实验第101-102页
    5.2 理论部分第102-113页
        5.2.1 串联阻力模型第102-103页
        5.2.2 基于UNIFAC 模型的溶解过程的计算第103-109页
            5.2.2.1 溶液中活度的计算第104-106页
            5.2.2.2 组分在膜上游侧表面活度的计算第106-109页
        5.2.3 扩散系数计算——基于自由体积理论的Vrentas-Duda 模型第109-113页
    5.3 结果和讨论第113-135页
        5.3.1 噻吩和正庚烷在溶液中的活度第113-115页
        5.3.2 正庚烷和噻吩在聚合物膜内的浓度第115-120页
            5.3.2.1 活度模型的选择第115-117页
            5.3.2.2 温度和浓度对膜内硫质量分数和分配系数的影响第117-120页
        5.3.3 正庚烷和噻吩在聚合物膜中的扩散系数第120-123页
            5.3.3.1 扩散模型精度评估第121-122页
            5.3.3.2 温度和组成对扩散系数的影响第122-123页
        5.3.4 复合膜内的传质阻力估算第123-132页
            5.3.4.1 活性层内的传质阻力第123-127页
            5.3.4.2 支撑层内的传质阻力第127-132页
        5.3.5 传质阻力在底膜、活性层内的分配情况第132-135页
            5.3.5.1 温度的影响第132-133页
            5.3.5.2 活性层厚度的影响第133-134页
            5.3.5.3 底膜厚度影响第134-135页
    5.4 本章小结第135-137页
结论和建议第137-141页
    结论第137-139页
    今后的建议第139-141页
参考文献第141-158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58-160页
致谢第160-161页
作者简介第161页

论文共1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硅酸盐矿物微粒润滑油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与磨损自修复机理
下一篇:高含硫天然气井开采作业环境与安全风险评价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