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9页 |
ABSTRACT | 第9-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3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6-25页 |
1.1.1 网络化制造 | 第16-18页 |
1.1.2 WEB 服务 | 第18-23页 |
1.1.3 网络化制造中的WEB 服务自动组合 | 第23-25页 |
1.2 实现WEB 服务自动组合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25-27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组织结构 | 第27-30页 |
1.3.1 本文研究内容 | 第27-29页 |
1.3.2 本文组织结构 | 第29-30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二章 基于本体的WEB 服务描述元模型 | 第31-80页 |
2.1 相关研究与分析 | 第31-36页 |
2.2 本体 | 第36-38页 |
2.2.1 本体定义 | 第37页 |
2.2.2 本体特点 | 第37-38页 |
2.3 基于本体的WEB 服务描述元模型 | 第38-44页 |
2.3.1 在WSDL 基础上的扩展 | 第38-39页 |
2.3.2 元模型M4WEB | 第39-43页 |
2.3.3 模型特点与分析 | 第43-44页 |
2.4 模型的形式化 | 第44-70页 |
2.4.1 对形式化语言的要求 | 第44-45页 |
2.4.2 相关形式化语言及分析 | 第45-59页 |
2.4.3 模型形式化方法 | 第59-70页 |
2.5 实验 | 第70-78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78-80页 |
第三章 基于接口的WEB 服务功能匹配 | 第80-93页 |
3.1 相关研究与分析 | 第80-82页 |
3.2 接口定义与说明 | 第82页 |
3.3 基于接口的WEB 服务功能匹配 | 第82-88页 |
3.3.1 匹配方法 | 第82-87页 |
3.3.2 匹配度及判定准则 | 第87-88页 |
3.4 功能匹配的特点与分析 | 第88-90页 |
3.5 实验 | 第90-91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91-93页 |
第四章 基于改进泛洪算法的WEB 服务组合 | 第93-115页 |
4.1 相关研究与分析 | 第93-96页 |
4.2 泛洪算法及其改进 | 第96-98页 |
4.2.1 泛洪算法及其不足 | 第96-97页 |
4.2.2 定向泛洪算法 | 第97-98页 |
4.3 基于定向泛洪算法的WEB 服务组合方法 | 第98-110页 |
4.3.1 组合方法的总体思路 | 第98-99页 |
4.3.2 组合方法设计 | 第99-110页 |
4.4 组合方法特点与分析 | 第110-111页 |
4.5 实验 | 第111-113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113-115页 |
第五章 基于非功能性条件的服务选择 | 第115-141页 |
5.1 相关研究与分析 | 第115-117页 |
5.2 非功能性条件 | 第117-128页 |
5.2.1 非功能性条件及其选取 | 第117-120页 |
5.2.2 WEB 服务质量及度量 | 第120-128页 |
5.3 基于非功能性条件的服务选择方法 | 第128-134页 |
5.3.1 理论基础 | 第128-129页 |
5.3.2 确定非功能性条件权重W | 第129-131页 |
5.3.3 基于期望值距离确定非功能性条件权数矩阵E'_(m×n) | 第131-134页 |
5.3.4 建立目标函数并确定最佳服务 | 第134页 |
5.4 方法约定 | 第134-135页 |
5.5 特点与分析 | 第135-137页 |
5.6 实验 | 第137-139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139-141页 |
第六章 组合系统原型设计与案例分析 | 第141-156页 |
6.1 相关研究与分析 | 第141-145页 |
6.2 系统架构 | 第145-148页 |
6.3 系统运行环境 | 第148页 |
6.4 系统运行流程 | 第148-152页 |
6.4.1 服务注册与描述流程 | 第148-149页 |
6.4.2 服务组合与择优流程 | 第149-152页 |
6.5 案例分析 | 第152-155页 |
6.6 本章小结 | 第155-156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56-160页 |
7.1 研究成果与创新点 | 第156-159页 |
7.2 下一步工作展望 | 第159-160页 |
参考文献 | 第160-174页 |
致谢 | 第174-175页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75-176页 |
攻读博士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1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