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9-12页 |
| 1.1 课题的背景 | 第9页 |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 1.3 论文组织 | 第10-12页 |
| 第2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概述 | 第12-25页 |
| 2.1 无线传感器网络体系结构 | 第12-15页 |
| 2.1.1 无线传感器节点结构 | 第12-13页 |
| 2.1.2 无线传感器网络体系结构 | 第13-14页 |
| 2.1.3 无线传感器网络协议栈 | 第14-15页 |
| 2.2 无线传感器网络特征 | 第15-17页 |
| 2.2.1 无线传感器节点的特点 | 第15-16页 |
| 2.2.2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特点 | 第16-17页 |
| 2.3 无线传感器网络与无线自组网络的区别 | 第17页 |
| 2.4 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 | 第17-20页 |
| 2.4.1 军事领域 | 第17-18页 |
| 2.4.2 环境观测和预报系统 | 第18-19页 |
| 2.4.3 医疗健康 | 第19页 |
| 2.4.4 智能家居 | 第19页 |
| 2.4.5 建筑物状态监控 | 第19-20页 |
| 2.4.6 在其他方面的应用 | 第20页 |
| 2.5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研究进展 | 第20-23页 |
| 2.5.1 军事领域的研究进展情况 | 第20-22页 |
| 2.5.2 民用领域的研究进展情况 | 第22页 |
| 2.5.3 学术界的研究进展 | 第22-23页 |
| 2.6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性能评价指标 | 第23-24页 |
| 2.7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 第3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现有的 MAC协议分析比较 | 第25-32页 |
| 3.1 无线传感器网络 MAC协议分类 | 第25页 |
| 3.2 无线传感器网络现有 MAC协议 | 第25-31页 |
| 3.2.1 IEEE 802.11 MAC协议 | 第25-27页 |
| 3.2.2 PAMAS协议 | 第27-28页 |
| 3.2.3 AI-LMAC协议 | 第28-29页 |
| 3.2.4 TDMA/ FDMA相结合的 MAC协议 | 第29-30页 |
| 3.2.5 基于 CDMA技术的 MAC协议 | 第30-31页 |
| 3.3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 第4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 MAC协议设计 | 第32-45页 |
| 4.1 无线传感器网络 MAC协议设计中的问题 | 第32-34页 |
| 4.1.1 无线传感器网络 MAC协议设计目标 | 第32-33页 |
| 4.1.2 无线传感器网络 MAC协议中的能量损耗 | 第33-34页 |
| 4.2 基于竞争机制的 MAC协议有关理论 | 第34-35页 |
| 4.2.1 载波侦听多址接入/冲突避免 CSMA/CA | 第34-35页 |
| 4.2.2 帧间间隔 | 第35页 |
| 4.3 S-MAC协议概述 | 第35-39页 |
| 4.4 对 S-MAC协议的改进 | 第39-44页 |
| 4.4.1 S-MAC SSDS协议 | 第39-41页 |
| 4.1.2 S-MAC Sift协议 | 第41-44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 第5章 仿真测试 | 第45-52页 |
| 5.1 仿真工具介绍 | 第45-48页 |
| 5.1.1 J-Sim的特点 | 第45-46页 |
| 5.1.2 J-Sim中的网络模型 | 第46-47页 |
| 5.1.3 J-Sim中节点结构及各模块功能 | 第47-48页 |
| 5.2 仿真测试 | 第48-51页 |
| 5.2.1 仿真场景 | 第48-49页 |
| 5.2.2 仿真结果分析和比较 | 第49-51页 |
| 5.3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 结论 | 第52-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 致谢 | 第56-57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7-58页 |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