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1. 绪论 | 第10-16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1.2.1 早期事业部理论综述 | 第11-12页 |
1.2.2 近期理论争鸣 | 第12-14页 |
1.3 文章构思 | 第14页 |
1.4 本文创新 | 第14-16页 |
2. 事业部经营理论分析 | 第16-24页 |
2.1 事业部概念 | 第16页 |
2.2 事业部的形式及优缺点 | 第16-18页 |
2.2.1 事业部形式 | 第16-17页 |
2.2.2 事业部形式的优缺点 | 第17-18页 |
2.3 事业部组建原则、适用范围和条件 | 第18-19页 |
2.3.1 事业部组建原则和适用范围 | 第18-19页 |
2.3.2 建立事业部制组织的条件 | 第19页 |
2.4 经济理论阐释 | 第19-24页 |
2.4.1 信息经济学理论与组织形式 | 第20-21页 |
2.4.2 规模、效率理论与事业部组织形式 | 第21-22页 |
2.4.3 市场、企业理论与事业部组织形式 | 第22-24页 |
3. 西方商业银行组织架构主流模式及启示 | 第24-29页 |
3.1 西方商业银行组织架构主流模式主要内容及其特点 | 第24-26页 |
3.2 国外商业银行事业部经营管理的案例及启示 | 第26-29页 |
3.2.1 国外商业银行事业部经营案例 | 第26-27页 |
3.2.2 对国内商业银行经营启示 | 第27-29页 |
4. 我国商业银行组织架构弊端及事业部经营可行性分析 | 第29-39页 |
4.1 银行业面临改革的背景及现有组织架构的弊端 | 第29-33页 |
4.1.1 银行业面临全面改革的背景 | 第29-30页 |
4.1.2 国内商业银行现有组织结构分析 | 第30-31页 |
4.1.3 现有组织结构弊端及原因分析 | 第31-33页 |
4.2 推行事业部制的可行性分析 | 第33-39页 |
4.2.1 商业银行具有实施事业部经营的条件 | 第34-35页 |
4.2.2 能够适应银行业现状和改革的需要 | 第35-36页 |
4.2.3 有利于克服科层组织架构的弊端 | 第36-39页 |
5. 事业部经营相关制度安排 | 第39-57页 |
5.1 组织框架 | 第39-40页 |
5.1.1 具体模式 | 第39页 |
5.1.2 应用原则 | 第39-40页 |
5.2 业务流程再造 | 第40-43页 |
5.2.1 分析价值链,突出核心流程 | 第41页 |
5.2.2 注重灵活性,实现业务流程多样化 | 第41-42页 |
5.2.3 以客户为中心原则 | 第42页 |
5.2.4 建立辐射性数据中心和客户关系管理系统 | 第42-43页 |
5.3 绩效考核管理 | 第43-48页 |
5.3.1 引入经济增加值(EVA) | 第44-47页 |
5.3.2 BSC思想的考核机制 | 第47-48页 |
5.4 客户经理管理 | 第48-52页 |
5.4.1 建立具有综合功能的客户经理队伍 | 第49-50页 |
5.4.2 健全客户经理绩效考核系统 | 第50-51页 |
5.4.3 建立利于职业生涯发展的培训机制 | 第51页 |
5.4.4 建立有效管理机制 | 第51-52页 |
5.5 产品创新管理 | 第52-54页 |
5.5.1 产品创新思路和方向 | 第52-53页 |
5.5.2 创新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 第53-54页 |
5.6 配套措施和注意问题 | 第54-57页 |
5.6.1 相关配套措施 | 第54-55页 |
5.6.2 注意问题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0-61页 |
高燕硕士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