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反学校文化成因研究--基于江西省某乡村小学的个案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缘起、文献回顾与本文的研究思路 | 第9-21页 |
1.1 研究的缘起 | 第9-10页 |
1.2 概念界定 | 第10-12页 |
1.2.1 留守儿童 | 第10页 |
1.2.2 学校文化 | 第10-11页 |
1.2.3 反学校文化 | 第11-12页 |
1.3 文献回顾 | 第12-17页 |
1.3.1 反抗论 | 第12-14页 |
1.3.2 冲突论 | 第14页 |
1.3.3 解释论 | 第14-15页 |
1.3.4 交往差异论 | 第15-16页 |
1.3.5 标签论 | 第16页 |
1.3.6 对已有文献的评价 | 第16-17页 |
1.4 案例说明 | 第17页 |
1.5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6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6.1 访谈法 | 第18-19页 |
1.6.2 文献分析法 | 第19页 |
1.7 论文特色及创新之处 | 第19-20页 |
1.8 研究框架 | 第20-21页 |
2 留守儿童反学校文化的具体描述 | 第21-28页 |
2.1 找乐子 | 第21-23页 |
2.1.1“起外号” | 第21-22页 |
2.1.2 开玩笑 | 第22-23页 |
2.1.3 拜师 | 第23页 |
2.2 找刺激 | 第23-27页 |
2.2.1 野泳 | 第24-25页 |
2.2.2 赌博 | 第25-26页 |
2.2.3 打架 | 第26-27页 |
2.3 虚拟世界中的反抗 | 第27-28页 |
3 留守儿童内部反学校文化的形成机制 | 第28-33页 |
3.1 安全第一与学校对留守儿童的限制 | 第28-30页 |
3.2 推动反学校文化形成的乡村教师 | 第30-32页 |
3.2.1 被工具化的乡村教师与留守儿童 | 第30-31页 |
3.2.2 被边缘化的乡村教师 | 第31-32页 |
3.3 被反抗的填鸭式教育 | 第32-33页 |
4 结论与讨论 | 第33-37页 |
4.1 研究得出的基本结论 | 第33-34页 |
4.2 研究局限 | 第34-35页 |
4.3 研究展望 | 第35-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0页 |
致谢 | 第40-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