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5页 |
第一章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分离鉴定及基本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 第15-28页 |
1 前言 | 第15-17页 |
·人胚胎干细胞的研究概况及临床应用的问题 | 第15-16页 |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概况 | 第16页 |
·UCMSCs 是iPSC 诱导的理想材料 | 第16-17页 |
·本课题的目的意义 | 第17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7-22页 |
·实验材料 | 第17-19页 |
·脐带来源 | 第17页 |
·主要仪器 | 第17-18页 |
·主要试剂 | 第18-19页 |
·主要试剂配置 | 第19页 |
·实验方法 | 第19-22页 |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 | 第19-20页 |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扩增 | 第20页 |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形态学观察 | 第20页 |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冻存与复苏 | 第20-21页 |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周期的测定 | 第21页 |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表面分子标记检测 | 第21页 |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分化潜能的鉴定 | 第21-22页 |
3 实验结果 | 第22-26页 |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纯化、增殖及形态学观察 | 第22页 |
·细胞周期检测结果 | 第22-23页 |
·细胞表面分子标记检测结果 | 第23-25页 |
·细胞诱导成骨分化的结果 | 第25-26页 |
4 讨论 | 第26-28页 |
第二章 以干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诱导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重编程的研究 | 第28-50页 |
1 前言 | 第28-30页 |
·iPSC 的产生 | 第28-29页 |
·转录因子的选择 | 第29页 |
·小分子物质的使用 | 第29-30页 |
·靶细胞的类型 | 第30页 |
·本课题的目的意义 | 第30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30-42页 |
·实验材料 | 第30-34页 |
·主要试剂 | 第30-32页 |
·主要仪器 | 第32页 |
·质粒和细胞株 | 第32-33页 |
·实时定量PCR(qRT-PCR)引物合成 | 第33-34页 |
·主要试剂配制 | 第34页 |
·实验方法 | 第34-42页 |
·质粒DNA 的制备与鉴定 | 第34-36页 |
·逆转录病毒的制备 | 第36-38页 |
·滋养层细胞的制备 | 第38-39页 |
·逆转录病毒重编程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 | 第39-40页 |
·病毒感染细胞能力的检测 | 第40-42页 |
·重编程细胞的鉴定 | 第42页 |
3 实验结果 | 第42-46页 |
·pMXs-h-Oct4、pMXs-h-Sox2、pMXs-h-Klf4、pMXs-h-c-Myc 及pMD.G 质粒鉴定结果 | 第42-43页 |
·病毒感染细胞能力的检测 | 第43-44页 |
·重编程细胞的鉴定 | 第44-46页 |
·携带转录因子的逆转录病毒感染UCMSCs 后出现克隆团 | 第44-45页 |
·克隆细胞团与多能性相关的基因内源表达的检测 | 第45-46页 |
4 讨论 | 第46-50页 |
第三章 同时表达Oct4、Klf4、Sox2、Nanog 四种人转录因子的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及诱导UCMSC重编程的研究初探 | 第50-66页 |
1 前言 | 第50-51页 |
·目前iPSC 诱导方法的缺陷 | 第50页 |
·腺病毒载体的优势 | 第50-51页 |
·本课题的目的意义 | 第51页 |
2 材料和方法 | 第51-58页 |
·实验材料 | 第51-53页 |
·质粒和细胞株 | 第51-52页 |
·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 第52-53页 |
·主要仪器和试剂 | 第53页 |
·实验方法 | 第53-58页 |
·分子克隆基本试验方法 | 第53-55页 |
·腺病毒载体的重组及鉴定 | 第55-57页 |
·Ad5/F116 嵌合病毒对UCMSCs 感染能力的检测 | 第57页 |
·嵌合病毒Ad5/F116-OKSN- Red2 重编程UCMSCs | 第57-58页 |
3 实验结果 | 第58-64页 |
·成功构建pDC328-OKSN 和pDC328-OKSN-Red2 质粒 | 第58-59页 |
·成功重组及包装出Ad5/F116-OKSN-Red2 病毒 | 第59-60页 |
·病毒感染细胞后能够成功表达Oct4、Klf4、Sox2、Nanog 及报告基因dsRed2 | 第60-61页 |
·Ad5/F116-EGFP 嵌合病毒对UCMSCs 感染能力的结果 | 第61-62页 |
·流式细胞仪检测EGFP 的表达情况 | 第62-63页 |
·Ad5/F116-OKSN- Red2 感染UCMSCs 出现克隆细胞团 | 第63-64页 |
4 讨论 | 第64-66页 |
结论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