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社会学论文--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论文--文化人类学、社会人类学论文

传统与现代结合的昙华彝族哩颇人文化--以松子园精品村寨建设为例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研究区域示意图第6-12页
导论第12-23页
    一、研究缘由第12-14页
    二、文献综述第14-22页
        (一)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研究第14-17页
        (二) 彝族哩颇支系传统文化变迁研究第17-22页
    三、研究方法第22-23页
第一章 大山深处的彝族哩颇人社会第23-36页
    一、沿袭传统:固定的文化场域第23-29页
        (一) 聚落的空间布局第23-25页
        (二) “我们是哩颇人”第25-26页
        (三) 从“把束”到松子园第26-29页
    二、历史与现实的“遗留物”第29-36页
        (一) 生计方式第29-30页
        (二) 饮食文化第30-31页
        (三) 服饰文化第31-33页
        (四) 建筑文化第33页
        (五) 宗教信仰第33-34页
        (六) 节庆文化第34页
        (七) 歌舞娱乐第34-36页
第二章 历时性的文化固守第36-47页
    一、马缨花下的集体记忆第36-39页
    二、“二月八”的意义第39-43页
    三、毕摩在场第43-47页
第三章 共时性的文化流动第47-55页
    一、文化多样性的显现第47-50页
    二、吸纳与排斥第50-52页
    三、文化传承与转换第52-55页
第四章 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彝族精品村寨建设第55-68页
    (一)文化建构下的旅游规划第55-57页
    (二)历史记忆的物化表达第57-60页
    (三)被整合的“新传统”第60-63页
    (四)被忽视的声音第63-68页
第五章 站在十字路口的哩颇人第68-74页
    (一)进,文化冲击中的适应第68-69页
    (二)退,文化选择后的回归第69-70页
    (三)传统与现代结合的反思第70-74页
结语第74-75页
参考文献第75-78页
附录第78-84页
致谢第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我国预算管理体系的改革与创新
下一篇:语文学科性质观、语文教学目的观的发展百年--中学语文课程标准(语文教学大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