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5页 |
1.1 含酚废水的来源以及危害 | 第13-14页 |
1.2 含酚工业废水处理方法概述 | 第14-15页 |
1.3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 | 第15-19页 |
1.3.1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概述 | 第15页 |
1.3.2 微生物固定化方法 | 第15-17页 |
1.3.3 固定化微生物载体的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1.3.4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在含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 第18-19页 |
1.4 苯酚、对硝基苯酚的降解机理 | 第19-22页 |
1.4.1 苯酚的降解机理 | 第19-21页 |
1.4.2 对硝基苯酚的降解机理 | 第21-22页 |
1.5 课题研究的意义及内容 | 第22-25页 |
1.5.1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22页 |
1.5.2 课题研究的内容 | 第22-25页 |
第二章 实验流程与实验材料 | 第25-31页 |
2.1 实验流程 | 第25页 |
2.2 实验材料 | 第25-28页 |
2.2.1 仪器设备 | 第25-26页 |
2.2.2 主要试剂 | 第26-28页 |
2.3 分析方法 | 第28-31页 |
2.3.1 菌量测定 | 第28页 |
2.3.2 几种酚分析方法的建立 | 第28-31页 |
第三章 酚类降解菌株的驯化与分离 | 第31-41页 |
3.1 菌样的采集与处理 | 第31页 |
3.2 优势菌筛选 | 第31-34页 |
3.2.1 培养基 | 第31-32页 |
3.2.2 污泥培养活化 | 第32-33页 |
3.2.3 驯化 | 第33页 |
3.2.4 菌种的分离纯化 | 第33-34页 |
3.2.5 菌种的保存 | 第34页 |
3.2.6 菌悬液的配置 | 第34页 |
3.3 优势菌 16SrDNA 鉴定 | 第34-35页 |
3.3.1 细菌 16SrDNA PCR 通用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 第35页 |
3.3.2 16SrDNA 序列同源性分析 | 第35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35-41页 |
3.4.1 优势菌的生长曲线 | 第35-37页 |
3.4.2 优势菌 16SrDNA 的序列分析 | 第37-41页 |
第四章 CMC-钙基膨润土固定化微生物颗粒的制备及其物化性能 | 第41-49页 |
4.1 实验方法 | 第41-42页 |
4.1.1 实验原理 | 第41页 |
4.1.2 固定化微生物颗粒的制备 | 第41-42页 |
4.2 结果与讨论 | 第42-49页 |
4.2.1 CMC-钙基膨润土固定化微生物颗粒制作的最佳条件 | 第42-44页 |
4.2.2 CMC-钙基膨润土固定化微生物颗粒的红外分析 | 第44-45页 |
4.2.3 CMC-钙基膨润土固定化颗粒的 SEM 分析 | 第45-46页 |
4.2.4 CMC-钙基膨润土固定化微生物颗粒的重复利用性 | 第46-47页 |
4.2.5 CMC-钙基膨润土固定化微生物颗粒储存时间降解稳定性 | 第47-49页 |
第五章 CMC-钙基膨润土固定化微生物颗粒降解酚类物质影响因素的研究 | 第49-61页 |
5.1 CMC-钙基膨润土固定化 FG-01 降解苯酚影响因素的研究 | 第49-54页 |
5.1.1 固液比的影响 | 第49-50页 |
5.1.2 温度的影响 | 第50-51页 |
5.1.3 苯酚初始浓度的影响 | 第51-52页 |
5.1.4 空白球株、CMC-钙基膨润土包埋优势菌球株、CMC 包埋优势菌球株、游离菌的实验对比 | 第52-54页 |
5.2 CMC-钙基膨润土固定化 FG-02 降解对硝基苯酚影响因素的研究 | 第54-61页 |
5.2.1 固液比的影响 | 第54-55页 |
5.2.2 温度的影响 | 第55-56页 |
5.2.3 对硝基苯酚初始浓度的影响 | 第56-58页 |
5.2.4 空白球株、CMC-钙基膨润土包埋优势菌球株、CMC 包埋优势菌球株、游离菌的实验对比 | 第58-61页 |
第六章 CMC-钙基膨润土固定化微生物颗粒对混合酚类废水的降解研究 | 第61-67页 |
6.1 不同对硝基苯酚初始浓度对固定化 FG-01 颗粒降解苯酚的影响 | 第61-63页 |
6.2 不同苯酚初始浓度对固定化 FG-02 颗粒降解对硝基苯酚的影响 | 第63-64页 |
6.3 混合菌组成比例对对硝基苯酚和苯酚的降解影响 | 第64-67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 第67-71页 |
7.1 结论 | 第67-69页 |
7.2 建议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81页 |
致谢 | 第81-83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