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完全液相一步法二甲醚催化剂制备中Si源和Al源影响的研究

摘要第3-6页
ABSTRACT第6-9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4-44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4-15页
    1.2 二甲醚的理化性质及应用前景第15-18页
        1.2.1 二甲醚的理化性质第15页
        1.2.2 二甲醚的应用前景第15-18页
    1.3 二甲醚的生产工艺第18-24页
        1.3.1 甲醇脱水合成二甲醚工艺第18-21页
        1.3.2 合成气一步法合成二甲醚工艺第21-23页
        1.3.3 CO_2加氢合成二甲醚工艺第23-24页
        1.3.4 生物质合成二甲醚工艺第24页
    1.4 一步法二甲醚催化剂的制备第24-31页
        1.4.1 甲醇合成组分第25-26页
        1.4.2 甲醇脱水组分第26-29页
        1.4.3 二甲醚复合双功能催化剂组分第29页
        1.4.4 浆态床一步法二甲醚催化剂的制备第29-30页
        1.4.5 完全液相法制备二甲醚催化剂第30-31页
    1.5 本文研究背景及研究内容第31-34页
    参考文献第34-44页
第二章 实验部分第44-52页
    2.1 实验仪器与药品第44-46页
        2.1.1 实验仪器第44页
        2.1.2 实验药品第44-46页
    2.2 催化剂制备方法第46页
        2.2.1 异丙醇铝为铝源第46页
        2.2.2 铝粉为铝源第46页
            2.2.2.1 铝粉制备 AIP第46页
            2.2.2.2 铝粉制备 AlOOH第46页
    2.3 催化性能评价第46-49页
        2.3.1 活性评价方法及装置第46-47页
        2.3.2 气相色谱分析方法第47-48页
        2.3.3 催化剂性能评价结果计算方法第48-49页
    2.4 催化剂的表征第49-52页
        2.4.1 样品制备第49页
        2.4.2 XRD 表征第49页
        2.4.3 BET 表征第49页
        2.4.4 NH3-TPD-MS 表征第49页
        2.4.5 XPS 表征第49-50页
        2.4.6 FTIR 表征第50页
        2.4.7 H2-TPR 表征第50页
        2.4.8 TEM 表征第50页
        2.4.9 核磁共振(NMR)表征第50-52页
第三章 酸碱性硅溶胶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第52-66页
    3.1 引言第52页
    3.2 结果与讨论第52-63页
        3.2.1 催化剂的制备第52页
        3.2.2 催化剂性能评价数据第52-53页
        3.2.3 催化剂的表征第53-63页
            3.2.3.1 XRD第53-54页
            3.2.3.2 FTIR第54-55页
            3.2.3.3 H_2-TPR第55-57页
            3.2.3.4 N_2吸附测试第57-58页
            3.2.3.5 NH_3-TPD-MS第58-59页
            3.2.3.6 XPS 表征第59-61页
            3.2.3.7 TEM 表征第61-63页
    3.3 本章小结第63-66页
第四章 酸性硅溶胶添加方式和添加量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第66-76页
    4.1 引言第66页
    4.2 结果与讨论第66-74页
        4.2.1 不同添加方式制备催化剂第66-69页
            4.2.1.1 催化剂性能评价数据第66-67页
            4.2.1.2 XRD第67-68页
            4.2.1.3 H_2-TPR第68-69页
        4.2.2 不同添加量制备催化剂第69-74页
            4.2.2.1 催化剂性能评价数据第69-70页
            4.2.2.2 XRD第70-71页
            4.2.2.3 H_2-TPR第71-72页
            4.2.2.4 N_2吸附测试第72-74页
    4.3 本章小结第74-76页
第五章 不同存在状态的 AIP 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第76-86页
    5.1 引言第76页
    5.2 结果与讨论第76-84页
        5.2.1 催化剂的制备第76-77页
        5.2.2 自制 AIP 表征第77-79页
            5.2.2.1 XRD第77-78页
            5.2.2.2 NMR第78-79页
        5.2.3 催化剂性能评价数据第79-80页
        5.2.4 催化剂的表征第80-84页
            5.2.4.1 XRD第80页
            5.2.4.2 H_2-TPR第80-82页
            5.2.4.3 BET第82-83页
            5.2.4.4 XPS第83-84页
    5.3 本章小结第84-86页
第六章 自制铝源与商业铝源制备 Cu/Zn/Al催化剂性能的研究第86-92页
    6.1 引言第86页
    6.2 结果与讨论第86-91页
        6.2.1 催化剂制备方法第86-87页
            6.2.1.1 催化剂性能评价数据第86-87页
        6.2.2 催化剂的表征第87-91页
            6.2.2.1 XRD第87-88页
            6.2.2.2 H_2-TPR第88-89页
            6.2.2.3 BET第89-91页
    6.3 本章小结第91-92页
参考文献第92-96页
结论与建议第96-98页
    结论第96-97页
    建议第97-98页
致谢第98-100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00页

论文共10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紫萁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及抗氧化和抑菌研究
下一篇:固定化微生物对酚类物质的降解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