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4页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本文篇章结构 | 第13-14页 |
第2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及数据融合概述 | 第14-21页 |
2.1 无线传感器网络体系结构 | 第14-15页 |
2.1.1 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结构 | 第14页 |
2.1.2 无线传感器网络结构 | 第14-15页 |
2.2 数据融合技术介绍 | 第15-20页 |
2.2.1 数据融合的定义 | 第15-16页 |
2.2.2 数据融合分类 | 第16-17页 |
2.2.3 基于树结构的数据融合算法:TAG | 第17-20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第3章 WSNs 数据融合隐私保护概述及实现策略分析 | 第21-31页 |
3.1 数据融合隐私保护技术概述 | 第21-23页 |
3.1.1 数据融合隐私保护的概念 | 第21页 |
3.1.2 数据融合隐私保护的必要性 | 第21-22页 |
3.1.3 数据融合攻击模型 | 第22-23页 |
3.2 WSNs 数据融合隐私保护实现策略分析 | 第23-29页 |
3.2.1 基于逐跳加密策略的数据融合方案 | 第23-26页 |
3.2.2 基于端到端加密策略的数据融合方案 | 第26-28页 |
3.2.3 基于非加密策略的数据融合方案 | 第28-29页 |
3.3 算法性能比较 | 第29-30页 |
3.4 本章总结 | 第30-31页 |
第4章 PPND:一种带有失效节点检测能力的数据融合隐私保护算法 | 第31-45页 |
4.1 系统模型 | 第31-34页 |
4.1.1 数据融合模型 | 第31-33页 |
4.1.2 安全设计目标 | 第33-34页 |
4.2 WSNs 安全通信过程 | 第34-37页 |
4.2.1 WSNs 对称加密算法 | 第34-36页 |
4.2.2 散列函数 | 第36页 |
4.2.3 WSNs 密钥分配方案 | 第36-37页 |
4.3 算法描述 | 第37-4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5章 算法仿真及性能分析 | 第45-55页 |
5.1 仿真环境介绍 | 第45-47页 |
5.1.1 TinyOS 操作系统 | 第45-46页 |
5.1.2 TOSSIM 仿真工具 | 第46-47页 |
5.2 PPND 仿真流程 | 第47-48页 |
5.3 实验结果分析 | 第48-54页 |
5.3.1 隐私保护性 | 第49-50页 |
5.3.2 数据通信量 | 第50-51页 |
5.3.3 精确度 | 第51-54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5-57页 |
6.1 总结 | 第55页 |
6.2 展望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2页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