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2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4-15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5-19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1.3 研究意义与目的 | 第19-20页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20-22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20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20-22页 |
第2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2-31页 |
2.1 低碳经济理论 | 第22-24页 |
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4-25页 |
2.3 低碳房地产理论 | 第25-28页 |
2.4 利益相关者理论 | 第28-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3章 低碳房地产开发的现状与制约因素分析 | 第31-48页 |
3.1 我国低碳房地产开发现状 | 第31-40页 |
3.1.1 我国房地产发展历程 | 第31-34页 |
3.1.2 我国房地产发展趋势 | 第34-36页 |
3.1.3 我国低碳房地产业发展现状 | 第36-40页 |
3.2 我国低碳房地产开发制约因素 | 第40-47页 |
3.2.1 法律法规政策因素 | 第41-42页 |
3.2.2 低碳房地产技术发展因素 | 第42页 |
3.2.3 利益驱动因素 | 第42-44页 |
3.2.4 市场竞争因素 | 第44-45页 |
3.2.5 消费者因素 | 第45-46页 |
3.2.6 企业社会伦理责任因素 | 第46-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4章 低碳房地产开发外部环境和利益相关者分析 | 第48-78页 |
4.1 低碳房地产开发外部环境分析 | 第48-54页 |
4.1.1 低碳房地产市场分析 | 第48-51页 |
4.1.2 低碳房地产技术分析 | 第51-53页 |
4.1.3 外部环境化阻力为动力 | 第53-54页 |
4.2 低碳房地产开发利益相关者分析 | 第54-61页 |
4.2.1 低碳房地产开发利益相关者界定和识别 | 第54-57页 |
4.2.2 低碳房地产开发利益相关者行为动机分析 | 第57-58页 |
4.2.3 低碳房地产开发利益相关者行为方式分析 | 第58-61页 |
4.3 利益相关者行为对低碳房地产开发产生的影响 | 第61-76页 |
4.3.1 房地产企业行为对其进行低碳房地产开发的影响 | 第61-62页 |
4.3.2 政府行为对低碳房地产开发的影响 | 第62-72页 |
4.3.3 消费者的行为对低碳房地产开发的影响 | 第72-76页 |
本章小结 | 第76-78页 |
第5章 构建低碳房地产开发动力机制 | 第78-88页 |
5.1 低碳房地产开发动力机制的内涵 | 第78-79页 |
5.2 低碳房地产开发的动力来源 | 第79-81页 |
5.2.1 低碳房地产开发内在动力来源 | 第79页 |
5.2.2 低碳房地产开发外在动力来源 | 第79-81页 |
5.3 低碳房地产开发动力的特点 | 第81-82页 |
5.3.1 低碳房地产开发内在动力特点 | 第81-82页 |
5.3.2 低碳房地产开发外在动力特点 | 第82页 |
5.4 低碳房地产开发内在动力和外在动力的耦合 | 第82-87页 |
5.4.1 耦合的过程 | 第83-85页 |
5.4.2 低碳房地产开发耦合机制模型 | 第85-87页 |
本章小结 | 第87-88页 |
第6章 低碳房地产开发动力机制的实证分析-以安徽省马鞍山市为例 | 第88-97页 |
6.1 问卷基本情况和信度、效度分析 | 第88-90页 |
6.1.1 安徽省马鞍山市低碳房地产开发动力因素的获取 | 第88-89页 |
6.1.2 信度和效度分析 | 第89-90页 |
6.2 实证分析和结果 | 第90-96页 |
6.2.1 个体信息描述 | 第90-92页 |
6.2.2 动力因素的变量选择与特征分析 | 第92-93页 |
6.2.3 主成分分析法处理数据 | 第93-96页 |
6.3 研究结论与建议 | 第96页 |
6.3.1 研究结论 | 第96页 |
6.3.2 建议 | 第96页 |
本章小结 | 第96-97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7-99页 |
7.1 本文主要结论 | 第97页 |
7.2 本文主要创新点 | 第97-98页 |
7.3 本文不足与展望 | 第98-99页 |
参考文献 | 第99-104页 |
附录 | 第104-107页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论文 | 第107-108页 |
致谢 | 第1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