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1.2 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 第11-14页 |
1.3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第2章 低压直流配电监控系统方案设计 | 第15-24页 |
2.1 引言 | 第15页 |
2.2 功能特点与技术指标 | 第15-16页 |
2.3 总体设计方案 | 第16-19页 |
2.3.1 基于内部并行总线的系统方案 | 第16-17页 |
2.3.2 基于以太网多节点的系统方案 | 第17-18页 |
2.3.3 基于内部CAN总线的系统方案 | 第18-19页 |
2.4 模块设计方案与系统供电方案 | 第19-23页 |
2.4.1 配电监控模块设计方案 | 第19-20页 |
2.4.2 通信转换模块设计方案 | 第20-21页 |
2.4.3 系统供电方案 | 第21-2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3章 低压直流配电监控系统电路设计 | 第24-44页 |
3.1 引言 | 第24页 |
3.2 电压检测电路的设计 | 第24-29页 |
3.2.1 非隔离电压检测 | 第24-28页 |
3.2.2 隔离电压检测 | 第28-29页 |
3.2.3 电压检测方案的比较与选择 | 第29页 |
3.3 电流检测电路的设计 | 第29-35页 |
3.3.1 非隔离电流检测 | 第29-32页 |
3.3.2 隔离电流检测 | 第32页 |
3.3.3 基于霍尔元件的电流检测 | 第32-34页 |
3.3.4 电流检测方案的比较与选择 | 第34-35页 |
3.4 处理器供电电压检测 | 第35-37页 |
3.4.1 传统的处理器供电电压检测方案 | 第35-36页 |
3.4.2 改进的处理器供电电压检测方案 | 第36-37页 |
3.5 CAN总线接口电路 | 第37-40页 |
3.5.1 CAN总线接口电路的传统方案 | 第37-39页 |
3.5.2 CAN总线接口电路的改进方案 | 第39-40页 |
3.6 以太网接口电路 | 第40-42页 |
3.6.1 以太网接口电路的传统方案 | 第40页 |
3.6.2 以太网接口电路的精简方案 | 第40-41页 |
3.6.3 以太网接口电路的实用方案 | 第41-42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第4章 低压直流配电监控系统软件设计 | 第44-69页 |
4.1 引言 | 第44页 |
4.2 配电监控模块软件设计方案 | 第44页 |
4.3 通信转换模块软件设计方案 | 第44-45页 |
4.4 主程序与中断程序间的数据传递 | 第45-52页 |
4.4.1 主程序与中断程序间的数据传递问题 | 第45-46页 |
4.4.2 消息队列的软件实现 | 第46-49页 |
4.4.3 消息队列的应用 | 第49-52页 |
4.5 电压电流校准 | 第52-61页 |
4.5.1 电压电流校准方案的讨论 | 第52-54页 |
4.5.2 现场软件校准的原理 | 第54-55页 |
4.5.3 现场软件校准的实现 | 第55-61页 |
4.6 内部总线的失联监测 | 第61-62页 |
4.6.1 内部总线失联问题的提出 | 第61页 |
4.6.2 内部总线失联问题的解决方案 | 第61-62页 |
4.7 μC/OS-II操作系统的多任务看门狗监控方法设计 | 第62-68页 |
4.7.1 多任务看门狗监控设计思路的提出 | 第62-63页 |
4.7.2 看门狗监控多任务方法的实现 | 第63-65页 |
4.7.3 基于数据通信的看门狗监控 | 第65-68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5章 仿真测量对比分析与系统运行情况 | 第69-78页 |
5.1 引言 | 第69页 |
5.2 处理器供电电压检测的仿真对比分析 | 第69-72页 |
5.3 软件校准的数据对比分析 | 第72-74页 |
5.4 系统运行情况与技术指标实现情况 | 第74-77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结论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83-85页 |
致谢 | 第85-86页 |
个人简历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