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光垂直扫描干涉仪系统研究与设计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9页 |
| 1.1 超精密无损检测技术 | 第10-15页 |
| 1.1.1 非光学无损检测技术 | 第10-12页 |
| 1.1.2 光学无损检测技术 | 第12-15页 |
| 1.2 白光垂直扫描干涉术 | 第15-21页 |
| 1.2.1 测量原理及测量系统 | 第15-19页 |
| 1.2.2 白光干涉信号分析方法 | 第19-21页 |
| 1.3 多核多线程技术 | 第21-26页 |
| 1.3.1 TILE-Gx36多核处理器 | 第21-24页 |
| 1.3.2 多核多线程程序设计 | 第24-26页 |
| 1.4 课题的提出和工作内容 | 第26-29页 |
| 第二章 白光垂直扫描干涉仪系统整体设计 | 第29-37页 |
| 2.1 白光垂直扫描干涉仪需求分析 | 第29-33页 |
| 2.1.1 功能需求 | 第30-32页 |
| 2.1.2 性能需求 | 第32页 |
| 2.1.3 运行需求 | 第32-33页 |
| 2.2 硬件系统整体设计 | 第33-34页 |
| 2.3 软件系统整体设计 | 第34-36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 第三章 白光垂直扫描干涉仪软件系统设计 | 第37-48页 |
| 3.1 基于多核处理器的白光干涉信号处理算法 | 第37-41页 |
| 3.1.1 串行模式的白光干涉信号处理算法 | 第37-39页 |
| 3.1.2 并行模式的白光干涉信号处理算法 | 第39-41页 |
| 3.2 下位机软件设计 | 第41-44页 |
| 3.2.1 多核加速卡数据通信协议设计 | 第41-43页 |
| 3.2.2 下位机软件业务逻辑设计 | 第43-44页 |
| 3.3 上位机人机交互软件设计 | 第44-47页 |
| 3.3.1 图形交互界面设计 | 第44-46页 |
| 3.3.2 上位机软件业务逻辑设计 | 第46-47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 第四章 白光垂直扫描干涉仪系统实现 | 第48-64页 |
| 4.1 硬件系统实现 | 第48-49页 |
| 4.2 软件系统实现 | 第49-57页 |
| 4.2.1 软件开发工具 | 第49-52页 |
| 4.2.2 离线式白光干涉信号处理算法实现 | 第52-54页 |
| 4.2.3 下位机与上位机软件实现 | 第54-57页 |
| 4.3 基于信号实时有效性的测量方法 | 第57-63页 |
| 4.3.1 白光干涉信号建模 | 第57-58页 |
| 4.3.2 白光干涉信号有效性分析 | 第58-59页 |
| 4.3.3 干涉信号实时有效性识别 | 第59-63页 |
| 4.4 本章小节 | 第63-64页 |
| 第五章 系统测试及结果 | 第64-73页 |
| 5.1 系统功能测试 | 第64-68页 |
| 5.1.1 台阶样品的高度评价 | 第64-66页 |
| 5.1.2 上位机功能展示 | 第66-68页 |
| 5.2 多核多线程算法性能测试 | 第68-69页 |
| 5.3 基于信号实时有效性测量方法的测试 | 第69-72页 |
| 5.4 本章小节 | 第72-73页 |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3-75页 |
| 6.1 全文总结 | 第73-74页 |
| 6.2 工作展望 | 第74-75页 |
| 致谢 | 第75-76页 |
| 参考文献 | 第76-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