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1 研究背景 | 第10-26页 |
1.1 共情的界定 | 第10-12页 |
1.2 共情的认知神经机制研究 | 第12-15页 |
1.2.1 镜像系统 | 第12-13页 |
1.2.2 核心情感系统 | 第13-14页 |
1.2.3 心理理论系统 | 第14-15页 |
1.3 积极共情 | 第15-18页 |
1.3.1 积极共情的界定 | 第15-16页 |
1.3.2 积极共情与消极共情的联系与区别 | 第16-18页 |
1.4 亲社会行为的界定及相关理论 | 第18-20页 |
1.4.1 亲社会行为的界定 | 第18-20页 |
1.5 亲社会行为的相关理论 | 第20-23页 |
1.5.1 进化心理学视角 | 第20-21页 |
1.5.2 社会信息加工视角 | 第21-22页 |
1.5.3 利他行为视角 | 第22-23页 |
1.6 共情与亲社会行为关系的相关研究 | 第23-26页 |
1.6.1 消极共情与亲社会行为的相关研究 | 第23-24页 |
1.6.2 积极共情与亲社会行为的相关研究 | 第24-26页 |
2 问题提出与研究假设 | 第26-30页 |
2.1 问题提出 | 第26-27页 |
2.2研究假设 | 第27-30页 |
3 特质积极共情与亲社会行为关系的研究 | 第30-42页 |
3.1 研究一特质积极与消极共情量表的修订 | 第30-35页 |
3.1.1 目的 | 第30页 |
3.1.2 方法 | 第30-31页 |
3.1.3 结果分析 | 第31-34页 |
3.1.4 讨论 | 第34-35页 |
3.2 研究二特质积极、消极共情与亲社会行为的相关关系 | 第35-42页 |
3.2.1 引言 | 第35-36页 |
3.2.2 研究方法 | 第36页 |
3.2.3 研究结果 | 第36-39页 |
3.2.4 讨论 | 第39-42页 |
4 状态积极共情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 | 第42-50页 |
4.1 研究三状态积极共情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 | 第42-50页 |
4.1.1 研究目的 | 第42页 |
4.1.2 研究对象 | 第42页 |
4.1.3 研究方法 | 第42-44页 |
4.1.4 实验过程 | 第44-45页 |
4.1.5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5-46页 |
4.1.6 讨论 | 第46-50页 |
5 总讨论 | 第50-56页 |
5.1 特质积极共情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 | 第50-52页 |
5.1.1 特质积极/消极共情量表的修订 | 第50-51页 |
5.1.2 特质积极共情与亲社会行为倾向的相关与回归 | 第51-52页 |
5.2 状态积极共情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 | 第52-53页 |
5.3 理论创新与研究意义 | 第53-54页 |
5.3.1 理论创新 | 第53页 |
5.3.2 应用价值 | 第53-54页 |
5.4 研究局限以及未来研究 | 第54-56页 |
6 研究结论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4页 |
附录 | 第64-66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6-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