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1章 引言 | 第7-16页 |
·问题提出 | 第7-9页 |
·文献综述 | 第9-16页 |
第2章 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研究对象 | 第16页 |
·研究工具 | 第16-17页 |
·研究程序 | 第17页 |
·数据处理 | 第17-18页 |
第3章 研究一:问卷的编制及预测 | 第18-27页 |
·开放式调查 | 第18页 |
·预测问卷的编制 | 第18-19页 |
·预测及项目分析 | 第19-27页 |
第4章 研究二:问卷的修订与施测 | 第27-31页 |
·研究目的 | 第27页 |
·研究假设 | 第27页 |
·研究方法 | 第27-28页 |
·问卷的信度与效度 | 第28-31页 |
第5章 研究结果 | 第31-39页 |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整体特征 | 第31页 |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性别差异比较 | 第31-32页 |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学生类型差异比较 | 第32-33页 |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专业差异比较 | 第33页 |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家庭类型差异比较 | 第33-34页 |
·性别、专业、家庭类型对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交互作用 | 第34-39页 |
第6章 讨论 | 第39-44页 |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问卷的编制 | 第39-41页 |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整体特征分析 | 第41-42页 |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差异状况分析 | 第42-44页 |
第7章 结论 | 第44-45页 |
第8章 对策与建议 | 第45-48页 |
·加强网络道德教育,促进道德自律意识 | 第45页 |
·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培养良好网络心理 | 第45页 |
·强化家庭教育功能,建立家校教育互动 | 第45-46页 |
·完善网络监管制度,优化网络道德环境 | 第46页 |
·健全网络安全体系,加强网络立法 | 第46-48页 |
第9章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和展望 | 第48-49页 |
·本问卷编制有待进一步修订完善 | 第48页 |
·问卷的外部效度有待研究与扩展 | 第48页 |
·相关因素的研究有待深入探讨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附录1:开放式问卷调查题项 | 第52-54页 |
附录2:初始问卷 | 第54-56页 |
附录3:正式问卷 | 第56-58页 |
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58-59页 |
后记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