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9页 |
1.2 国内外文献回顾 | 第9-13页 |
1.2.1 国外文献回顾 | 第9-11页 |
1.2.2 国内文献回顾 | 第11-13页 |
1.3 研究内容和目标 | 第13-14页 |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4-15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4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5 研究创新和局限 | 第15-16页 |
1.5.1 研究创新 | 第15页 |
1.5.2 研究局限 | 第15-16页 |
第二章 税务风险及税务风险管理相关理论 | 第16-21页 |
2.1 企业税务风险的内涵和分类 | 第16-17页 |
2.1.1 企业税务风险的内涵 | 第16-17页 |
2.1.2 企业税务风险的分类 | 第17页 |
2.2 税务风险管理概述 | 第17-18页 |
2.3 “营改增”情况介绍 | 第18-21页 |
2.3.1 “营改增”发展历程 | 第18-19页 |
2.3.2 “营改增”的意义 | 第19-21页 |
第三章 A房地产集团涉税情况分析 | 第21-31页 |
3.1 A房地产集团简介 | 第21页 |
3.2 A房地产集团涉税情况 | 第21-23页 |
3.2.1 A房地产集团涉税概况 | 第21页 |
3.2.2 主要税种及变化情况 | 第21-22页 |
3.2.3 A房地产集团涉税特点 | 第22-23页 |
3.3 “营改增”后A房地产集团涉税业务变动情况 | 第23-31页 |
3.3.1 “营改增”后A房地产集团会计处理变动情况 | 第23-28页 |
3.3.2 “营改增”后A发票管理变动情况 | 第28页 |
3.3.3 “营改增”后A房地产集团纳税筹划方法变动情况 | 第28-30页 |
3.3.4 “营改增”后A房地产集团征管机关变动情况 | 第30-31页 |
第四章 “营改增”前后A房地产集团税务风险变动分析 | 第31-37页 |
4.1 “营改增”后会计处理变动引发的税务风险 | 第31-32页 |
4.1.1 账务处理难度增加引发的税务风险 | 第31页 |
4.1.2 利润变动引发的税务风险 | 第31-32页 |
4.2 “营改增”后发票管理变动引发的风险 | 第32页 |
4.2.1 工作人员不熟悉业务引发的税务风险 | 第32页 |
4.2.2 发票管理制度不完善引发的税务风险 | 第32页 |
4.3 “营改增”后纳税筹划方法调整引发的税务风险 | 第32-33页 |
4.3.1 纳税筹划方法滞后引发的税务风险 | 第32-33页 |
4.3.2 纳税筹划方法不当引发的税务风险 | 第33页 |
4.3.3 纳税筹划方法落实不到位引发的税务风险 | 第33页 |
4.4 “营改增”后征管机关变化引发的税务风险 | 第33-34页 |
4.4.1 沟通不畅引发的税务风险 | 第33-34页 |
4.4.2 税收转移引发的税务风险 | 第34页 |
4.5 “营改增”前后不变的税务风险 | 第34-37页 |
4.5.1 契税相关风险 | 第34-35页 |
4.5.2 土地增值税相关风险 | 第35-37页 |
第五章 “营改增”后A房地产集团税务风险应对建议 | 第37-42页 |
5.1 优化涉税业务流程 | 第37-39页 |
5.1.1 设立机构独立进行涉税事项管理 | 第37页 |
5.1.2 改造涉税业务流程 | 第37-38页 |
5.1.3 修订财务和税务工作制度 | 第38页 |
5.1.4 加强工作人员培训 | 第38-39页 |
5.2 加强发票管理 | 第39-40页 |
5.2.1 发票文件管理 | 第39页 |
5.2.2 发票流转制度 | 第39页 |
5.2.3 发票内部控制 | 第39-40页 |
5.2.4 追责措施 | 第40页 |
5.3 调整纳税筹划方法 | 第40-41页 |
5.3.1 梳理现行纳税筹划方案 | 第40页 |
5.3.2 谨慎选择上游合作企业 | 第40页 |
5.3.3 重新谋划“甲供材”模式的纳税筹划 | 第40-41页 |
5.4 建立良好的税企关系 | 第41-42页 |
5.4.1 积极参与纳税人培训 | 第41页 |
5.4.2 加强与征管机关沟通 | 第41-42页 |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 第42-44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42-43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