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共产党论文--党史论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论文

延安时期毛泽东对“新中国”概念的话语建构与运用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5页
    1.1 选题缘起和研究意义第8-9页
        1.1.1 选题缘起第8页
        1.1.2 研究意义第8-9页
    1.2 研究现状与文献述评第9-12页
        1.2.1 研究现状第9-12页
        1.2.2 文献述评第12页
    1.3 学术旨趣与创新之处第12-15页
        1.3.1 研究内容第12-13页
        1.3.2 研究方法第13页
        1.3.3 研究重点与难点第13-14页
        1.3.4 预期创新点第14-15页
第二章 历史迁衍:中共成立前后的“新中国”概念演变第15-21页
    2.1 1921年之前的“新中国”概念建构第15-17页
    2.2 遵循中共建国纲领的概念建构第17-18页
    2.3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概念建构和建国实践第18-21页
        2.3.1 相关实践和法令中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18-19页
        2.3.2 毛泽东对“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概念的内涵阐释第19-21页
第三章 概念重构: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到三民主义共和国第21-28页
    3.1 “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的概念建构第21-23页
        3.1.1 “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概念的诞生第21-22页
        3.1.2 “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概念区别第22-23页
    3.2 毛泽东对“三民主义共和国”概念的建构和运用第23-28页
        3.2.1 “三民主义共和国”的概念迁衍第23-24页
        3.2.2 “三民主义共和国”的概念意指第24-26页
        3.2.3 “三民主义共和国”的概念运用第26-28页
第四章 理论创新:新民主主义共和国概念的话语建构和运用第28-36页
    4.1 “新民主主义共和国”概念的辩证话语第28-30页
        4.1.1 “新”“旧”民主主义的区分第28-29页
        4.1.2 “真”“假”民主主义的辩证第29-30页
    4.2 “新民主主义共和国”概念的话语表述第30-33页
        4.2.1 关于政治的话语表述第30-31页
        4.2.2 关于经济的话语表述第31-32页
        4.2.3 关于文化的话语表述第32-33页
    4.3 “新民主主义共和国”概念的行动维度第33-36页
        4.3.1 关于建国步骤的战略构想第33-34页
        4.3.2 关于建国方式的战略设计第34页
        4.3.3 关于政权建设的实践表达第34-36页
第五章 走向胜利:联合政府概念的政治逻辑与实践第36-42页
    5.1 “联合政府”概念的历史演进第36-37页
    5.2 “联合政府”概念的逻辑内涵第37-39页
        5.2.1 关于一般纲领和具体纲领的表述第37-38页
        5.2.2 联合政府的具体内涵第38-39页
    5.3 “联合政府”概念的实践运用第39-42页
        5.3.1 联合政府的政治诉求第39-41页
        5.3.2 毛泽东离开延安后对“联合政府”概念的实践第41-42页
第六章 “新中国”概念建构和运用的历史意义第42-46页
    6.1 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建国理论第42-43页
    6.2 指导了中国共产党的建国革命实践第43-44页
    6.3 激励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第44-46页
结论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50页
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50-51页
致谢第51-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2016中国—东盟暨APEC框架下残疾人电商培训班交替传译实践报告
下一篇:“营改增”对A房地产集团税务风险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