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古代文学(~1840年)论文

北宋牡丹审美文化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6页
前言第6-9页
第一章 北宋牡丹审美文化繁兴的时代文化背景第9-20页
 一、社会史原因第9-11页
 二、思想史原因(上)正统文人思想第11-14页
 三、思想史原因(下)民俗观念第14-18页
 四、生物学原因第18-20页
第二章 北宋牡丹审美文化发展历程第20-31页
 一、起源与初步发展阶段:唐与五代时期第20-24页
 二、发展与成熟阶段:北宋时期第24-30页
 三、小结:北宋牡丹审美文化的地位与影响第30-31页
第三章 北宋牡丹审美认识的发展第31-50页
 一、导入:宋前的牡丹审美认识第31-32页
 二、北宋牡丹审美认识的发展第32-41页
 三、宋人在牡丹审美认识提升的两大路径第41-49页
 四、小结第49-50页
第四章 北宋牡丹园艺种植的兴盛第50-65页
 一、种植规模的空前扩张第50-55页
 二、栽培技术与观念的冠绝百代第55-60页
 三、牡丹园艺种植技术高度理论化第60-64页
 四、小结第64-65页
第五章 北宋牡丹审美活动的繁兴第65-78页
 一、审美主体的空前扩大第65-69页
 二、审美活动的空前活跃、繁盛第69-77页
 三、小结第77-78页
第六章 北宋牡丹题材文学的繁荣第78-93页
 一、北宋牡丹题材文学创作盛况第78-84页
 二、北宋牡丹题材文学发展历程第84-87页
 三、北宋牡丹题材文学的艺术成就第87-92页
 四、小结第92-93页
第七章 牡丹在北宋民俗、绘画艺术领域的发展第93-103页
 一、牡丹在北宋传统民俗艺术中应用第93-98页
 二、北宋牡丹题材绘画艺术的发展第98-102页
 三、小结第102-103页
第八章 论洛阳牡丹及其文化意义第103-117页
 一、洛阳与牡丹第103-107页
 二、洛阳牡丹的成名与特色第107-110页
 三、洛阳牡丹在北宋时期的兴衰轨迹与历史原因第110-113页
 四、洛阳牡丹的文化意义第113-116页
 五、小结第116-117页
参考文献第117-121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第121-122页
后记第122页

论文共12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长生殿》之清代接受研究
下一篇:晚清民初词人郭则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