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1 前言 | 第7-9页 |
·问题提出 | 第7-8页 |
·研究内容 | 第8-9页 |
·研究目的 | 第8页 |
·研究假设 | 第8-9页 |
2 理论综述 | 第9-20页 |
·双性化人格的综述 | 第9-14页 |
·双性化研究的历史 | 第9-10页 |
·双性化人格的概念界定 | 第10-11页 |
·双性化人格的相关研究 | 第11-14页 |
·应对方式的综述 | 第14-16页 |
·应对方式的概念 | 第14页 |
·应对的相关理论 | 第14-15页 |
·应对方式的分类及相关研究 | 第15-16页 |
·心理健康的综述 | 第16-20页 |
·心理健康的界定 | 第16-17页 |
·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 | 第17-18页 |
·成教生的心理健康现状 | 第18-20页 |
3 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研究对象 | 第20页 |
·研究工具 | 第20-21页 |
·大学生性别角色量表 | 第20页 |
·应对方式问卷 | 第20-21页 |
·症状自评量表 | 第21页 |
·施测过程 | 第21-22页 |
4 研究结果 | 第22-37页 |
·成教生性别角色类型的研究 | 第22-26页 |
·四种性别角色类型在成教生中的分布情况 | 第22-23页 |
·男女正负性量表之间的相关研究 | 第23页 |
·性别角色类型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 | 第23-24页 |
·四种性别类型在各应对方式上的方差分析 | 第24-25页 |
·性别类型在心理健康上的方差分析 | 第25-26页 |
·成教生应对方式的研究 | 第26-27页 |
·成教生心理健康的研究 | 第27-29页 |
·成教生双性化人格与应对方式、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 第29-37页 |
·成教生双性化人格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 | 第29-30页 |
·成教生双性化人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 第30-31页 |
·成教生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 第31-35页 |
·解决问题作为双性化和人际关系敏感的中介变量的中介效应检验 | 第35-37页 |
5 分析讨论 | 第37-46页 |
·成教生双性化人格的研究 | 第37-40页 |
·成教生性别角色类型的分布状况 | 第37页 |
·成教生性别角色类型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 | 第37-38页 |
·不同性别角色类型成教生的应对方式的差异 | 第38-39页 |
·不同性别角色类型成教生的心理健康的差异 | 第39-40页 |
·成教生应对方式的特点 | 第40-41页 |
·成教生心理健康的特点 | 第41-42页 |
·成教生的双性化人格及其与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的关系 | 第42-46页 |
·成教生的双性化人格与应对方式的关系 | 第42-43页 |
·成教生的双性化人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 第43页 |
·成教生的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 第43-44页 |
·解决问题作为双性化和人际关系敏感的中介变量的中介效应检验 | 第44-46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46-48页 |
·结论 | 第46页 |
·创新之处 | 第46-47页 |
·不足之处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