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城市公用事业企业绩效评价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1.2.1 国外城市公用事业企业绩效评价综述 | 第11-12页 |
1.2.2 我国城市公用事业企业绩效评价综述 | 第12-13页 |
1.2.3 文献述评 | 第13-14页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4-17页 |
1.3.1 研究内容及框架 | 第14-15页 |
1.3.2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1.4 研究创新 | 第17-18页 |
第2章 我国城市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进展及问题 | 第18-23页 |
2.1 我国城市公用事业改革取得进展 | 第18-21页 |
2.1.1 我国城市公用事业法规体系不断完善 | 第19-20页 |
2.1.2 我国城市公用事业水平大幅提升 | 第20-21页 |
2.2 我国城市公用事业改革存在问题 | 第21-23页 |
第3章 城市公用事业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分析 | 第23-33页 |
3.1 城市公用事业技术经济特征 | 第23-26页 |
3.1.1 垄断性 | 第23页 |
3.1.2 网络性 | 第23-24页 |
3.1.3 区域性 | 第24页 |
3.1.4 准公共品属性 | 第24-25页 |
3.1.5 公益性和企业性双重属性 | 第25-26页 |
3.2 利益相关者与企业关系 | 第26-28页 |
3.2.1 利益相关者概念及分类 | 第26-27页 |
3.2.2 利益相关者与企业关系 | 第27-28页 |
3.3 城市公用事业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分析 | 第28-33页 |
3.3.1 城市公用事业企业与股东利益 | 第29页 |
3.3.2 城市公用事业企业与客户需求 | 第29-30页 |
3.3.3 城市公用事业企业与政府干预 | 第30-31页 |
3.3.4 城市公用事业企业与社区服务 | 第31页 |
3.3.5 城市公用事业企业与环境保护 | 第31-32页 |
3.3.6 城市公用事业企业与其他利益相关者 | 第32-33页 |
第4章 城市公用事业企业绩效评价方法和体系 | 第33-50页 |
4.1 企业绩效评价及发展 | 第33-37页 |
4.1.1 国外企业绩效评价发展演化 | 第33-35页 |
4.1.2 我国企业绩效评价发展历程 | 第35-37页 |
4.2 我国城市公用事业绩效评价实践及问题 | 第37-39页 |
4.2.1 我国城市公用事业绩效评价实践 | 第37-38页 |
4.2.2 我国城市公用事业绩效评价问题 | 第38-39页 |
4.3 城市公用事业企业绩效评价方法 | 第39-42页 |
4.3.1 德尔菲法与功效系数法结合 | 第39-40页 |
4.3.2 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法 | 第40页 |
4.3.3 数据包络分析法 | 第40-41页 |
4.3.4 综合模糊评价法 | 第41页 |
4.3.5 平衡计分卡 | 第41-42页 |
4.4 城市公用事业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 第42-48页 |
4.4.1 体系构建原则 | 第42-43页 |
4.4.2 评价指标确定 | 第43-48页 |
4.5 城市公用事业企业绩效评价实施 | 第48-50页 |
4.5.1 确立独立的评价机构 | 第48页 |
4.5.2 收集并核实数据资料 | 第48页 |
4.5.3 绩效评价工作开展流程 | 第48-49页 |
4.5.4 评价结果的公开及使用 | 第49-50页 |
第5章 城市公用事业企业绩效评价的实证分析 | 第50-61页 |
5.1 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 | 第50-51页 |
5.2 评价指标筛选 | 第51-54页 |
5.3 指标权重确定 | 第54-57页 |
5.4 绩效评价及结果分析 | 第57-61页 |
5.4.1 评价结果 | 第57-59页 |
5.4.2 结果分析 | 第59-61页 |
第6章 城市公用事业企业绩效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 第61-66页 |
6.1 变量选择及模型构建 | 第61-62页 |
6.1.1 变量选择 | 第61-62页 |
6.1.2 模型构建 | 第62页 |
6.2 实证结果及分析 | 第62-66页 |
第7章 结论与建议 | 第66-69页 |
7.1 研究结论与建议 | 第66-68页 |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附录1 层次分析法专家调查问卷 | 第73-76页 |
附录2 城市公用事业企业综合绩效排名 | 第76-8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0-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