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1 引言 | 第12-20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3-17页 |
1.2.1 售后租回融资之原因的研究 | 第13-15页 |
1.2.2 售后租回融资之结果的研究 | 第15-16页 |
1.2.3 文献评述 | 第16-17页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7-18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7-18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1.4 研究内容与本文框架 | 第18-20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8页 |
1.4.2 本文框架 | 第18-20页 |
2 企业售后租回融资的理论概述 | 第20-29页 |
2.1 售后租回的概念 | 第20-22页 |
2.1.1 售后租回的定义 | 第20-21页 |
2.1.2 售后租回的类型 | 第21-22页 |
2.2 企业售后租回融资的优点 | 第22-24页 |
2.2.1 优化资本结构 | 第22-23页 |
2.2.2 益于税务筹划 | 第23页 |
2.2.3 筹集资金的时间少,融资灵活便利 | 第23-24页 |
2.2.4 拓展资金融通渠道 | 第24页 |
2.3 企业售后租回融资的缺点 | 第24-26页 |
2.3.1 租赁资产价格难以评估且处置困难 | 第25页 |
2.3.2 存在资产闲置期承担租金支出的经营性风险 | 第25-26页 |
2.4 企业售后租回融资的基础理论 | 第26-29页 |
2.4.1 交易成本理论 | 第26页 |
2.4.2 资本结构理论 | 第26-27页 |
2.4.3 企业金融成长周期理论 | 第27-29页 |
3 山西太钢售后租回融资的案例介绍 | 第29-42页 |
3.1 山西太钢简介 | 第29-34页 |
3.1.1 山西太钢的发展历程 | 第29页 |
3.1.2 山西太钢售后租回融资前的资本结构 | 第29-32页 |
3.1.3 山西太钢售后租回融资前的财务状况 | 第32-34页 |
3.2 山西太钢售后租回融资概况 | 第34-37页 |
3.2.1 与族系内公司之间的售后租回融资 | 第34-36页 |
3.2.2 与非族系公司之间的售后租回融资 | 第36-37页 |
3.3 山西太钢售后租回融资的原因 | 第37-42页 |
3.3.1 因所处行业所限致使融资渠道狭窄 | 第37-38页 |
3.3.2 售后租回融资的成本低 | 第38-42页 |
4 山西太钢售后租回融资的后果分析 | 第42-53页 |
4.1 及时按需取得资金并优化了企业现金流 | 第42-46页 |
4.1.1 改善了企业经营的现金流量 | 第42-44页 |
4.1.2 扩大了企业投资所需的现金流量 | 第44-46页 |
4.2 有利于降低税收成本和优化企业研发 | 第46-48页 |
4.2.1 降低了公司税负 | 第46页 |
4.2.2 增加了公司产品高端化与特色化方面的研发支出 | 第46-48页 |
4.3 改善企业的财务业绩 | 第48-53页 |
4.3.1 减少企业运营效率降低的风险 | 第48-50页 |
4.3.2 调节了企业的负债结构 | 第50页 |
4.3.3 相对改善了企业的盈利能力 | 第50-53页 |
5 案例研究结论和启示 | 第53-56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53-54页 |
5.1.1 售后租回融资创造了新型弹性信用方式 | 第53页 |
5.1.2 售后租回融资有效降低契约双方的风险 | 第53-54页 |
5.2 研究启示 | 第54-56页 |
5.2.1 企业应积极寻求融资方式的多样化 | 第54页 |
5.2.2 法律制度不健全是售后租回主要发生在企业族系内部的原因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