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市场论文

PT博元信息披露屡屡违规的动机探究

摘要第9-11页
abstract第11-13页
1 引言第14-25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4-16页
        1.1.1 研究背景第14-15页
        1.1.2 研究意义第15-16页
    1.2 文献综述第16-22页
        1.2.1 信息披露存在问题之研究第16-17页
        1.2.2 信息披露违规市场反应之研究第17-18页
        1.2.3 信息披露违规的动因之研究第18-20页
        1.2.4 文献述评第20-22页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22-23页
        1.3.1 研究思路第22-23页
        1.3.2 研究方法第23页
    1.4 研究内容与本文框架第23-25页
        1.4.1 研究内容第23页
        1.4.2 本文框架第23-25页
2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的理论概述第25-47页
    2.1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概述第25-27页
        2.1.1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的定义第25-26页
        2.1.2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的界定第26-27页
    2.2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的类型第27-31页
        2.2.1 信息披露不真实第29-30页
        2.2.2 信息披露不及时第30页
        2.2.3 信息披露不充分第30-31页
        2.2.4 信息披露不规范第31页
    2.3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的特征分析第31-43页
        2.3.1 信息披露违规的类型分析第32-34页
        2.3.2 信息披露违规的行业特征第34-41页
        2.3.3 信息披露违规的财务特征第41-42页
        2.3.4 信息披露违规的市场交易特征第42-43页
    2.4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的基础理论第43-47页
        2.4.1 委托代理理论第43-44页
        2.4.2 信息不对称理论第44页
        2.4.3 有效市场假说理论第44-45页
        2.4.4 舞弊三角形理论第45-47页
3 PT博元信息披露违规的情况第47-60页
    3.1 PT博元简介第47-52页
        3.1.1 PT博元的创立第47-48页
        3.1.2 PT博元的发展变革第48-52页
    3.2 PT博元信息披露违规的事件回顾第52-54页
        3.2.1 被华源系控制时期的信息披露违规第53页
        3.2.2 被方达集团控制时期的信息披露违规第53-54页
        3.2.3 被中技系控制时期的信息披露违规第54页
    3.3 PT博元信息披露的违规的方式第54-60页
        3.3.1 虚列资产第54-55页
        3.3.2 虚增利润第55-57页
        3.3.3 重大遗漏第57-58页
        3.3.4 延迟披露或不披露第58-60页
4 PT博元信息披露屡屡违规的动机分析第60-66页
    4.1 为了获取和维持上市资格第60-62页
        4.1.1 获取上市资格而违规第60-61页
        4.1.2 维持上市资格而违规第61-62页
    4.2 为了更好地融资第62-63页
        4.2.1 为增发配股融资而违规第62页
        4.2.2 为取得商业信用而违规第62-63页
    4.3 为了实际控制人的私利第63-66页
        4.3.1 实际控制人为占用资金而违规第63-65页
        4.3.2 实际控制人为利益输送而违规第65-66页
5 研究结论与启示第66-69页
    5.1 研究结论第66-67页
        5.1.1 PT博元信息披露违规方式多样第66页
        5.1.2 PT博元信息披露违规动机明显第66-67页
        5.1.3 PT博元信息披露违规具有状态依存性第67页
    5.2 研究启示第67-69页
        5.2.1 维持上市资格仍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之主要动机第67-68页
        5.2.2 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后往往会呈现新的信息披露违规动机第68-69页
参考文献第69-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美邦服饰基于供应链的存货管理问题探讨
下一篇:东方雨虹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