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ECG与PPG信号融合的血压检测方法研究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15页 |
| 1.1 课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 1.2 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 第13-14页 |
|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 第14-15页 |
| 第2章 利用PWTT计算人体血压的原理 | 第15-33页 |
| 2.1 动脉血压的产生机理 | 第15-20页 |
| 2.1.1 动脉血压的产生 | 第15-16页 |
| 2.1.2 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 第16页 |
| 2.1.3 血压的测量方法 | 第16-20页 |
| 2.2 基于脉搏波传播理论 | 第20-32页 |
| 2.2.1 脉搏波传播原理 | 第20-25页 |
| 2.2.2 PWTT与血压的关系 | 第25-26页 |
| 2.2.3 PWTT的提取 | 第26-32页 |
| 2.3 利用人体运动前后PWTT与血压的变化建模 | 第32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 第3章 ECG与PPG信号包络提取与解析 | 第33-53页 |
| 3.1 逐拍分离ECG与PPG融合信号算法 | 第33-36页 |
| 3.1.1 逐拍分离波形算法原理 | 第33-34页 |
| 3.1.2 逐拍分离波形算法的操作步骤 | 第34页 |
| 3.1.3 分离结果 | 第34-36页 |
| 3.2 基于改进的中值滤波算法去除高频干扰 | 第36-41页 |
| 3.2.1 中值滤波的原理 | 第37-38页 |
| 3.2.2 中值滤波的操作步骤 | 第38-39页 |
| 3.2.3 处理结果 | 第39-41页 |
| 3.3 基于小波变换去除基线漂移算法 | 第41-45页 |
| 3.3.1 一维小波的离散变换DWT原理 | 第41-42页 |
| 3.3.2 小波变换去噪的操作步骤 | 第42-44页 |
| 3.3.3 处理结果 | 第44-45页 |
| 3.4 基于微分阈值法的特征点提取算法 | 第45-52页 |
| 3.4.1 微分阈值法原理 | 第45-47页 |
| 3.4.2 阀值设定 | 第47-48页 |
| 3.4.3 微分阈值的操作步骤 | 第48-50页 |
| 3.4.4 处理结果 | 第50-52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 第4章 实验和数据分析 | 第53-67页 |
| 4.1 硬件平台 | 第53-58页 |
| 4.1.1 PPG信号采集 | 第53-57页 |
| 4.1.2 ECG信号采集 | 第57-58页 |
| 4.2 软件平台 | 第58-62页 |
| 4.2.1 串口接收模块 | 第60-61页 |
| 4.2.2 PWTT计算模块 | 第61-62页 |
| 4.3 实验方法 | 第62-65页 |
| 4.3.1 人体运动前后血压变化 | 第63-64页 |
| 4.3.2 人体运动前后PWTT的变化 | 第64-65页 |
| 4.4 实验结果 | 第65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 第5章 血压与PWTT的统计分析 | 第67-85页 |
| 5.1 多样本下血压与PWTT的统计分析 | 第67-74页 |
| 5.1.1 相关性分析 | 第70-72页 |
| 5.1.2 回归分析 | 第72-73页 |
| 5.1.3 交叉验证 | 第73-74页 |
| 5.2 单样本运动过程中血压与PWTT变化 | 第74-84页 |
| 5.2.1 单样本不同运动状态的数据分析 | 第75-81页 |
| 5.2.2 误差分析 | 第81-84页 |
| 5.3 本章小结 | 第84-85页 |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5-87页 |
| 参考文献 | 第87-90页 |
| 致谢 | 第90-91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