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半导体技术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材料论文--化合物半导体论文

几种Ⅲ-Ⅴ族半导体纳米线的合成及光、电、热特性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3-35页
    1.1 引言第13页
    1.2 纳米科技的基本概念第13-14页
    1.3 纳米材料的基本特性第14-16页
        1.3.1 小尺寸效应第14页
        1.3.2 量子尺寸效应第14-15页
        1.3.3 宏观量子隧穿效应第15页
        1.3.4 表面效应第15-16页
    1.4 一维纳米材料的合成方法第16-20页
        1.4.1 气相生长法第17-18页
        1.4.2 气相法中的两种主要生长机制第18-19页
        1.4.3 液相法第19-20页
        1.4.4 固相法第20页
    1.5 Ⅲ-Ⅴ族半导体纳米材料的应用第20-31页
        1.5.1 生物荧光标记第21页
        1.5.2 红外激光器第21-24页
        1.5.3 发光二极管第24-25页
        1.5.4 太阳能电池第25-26页
        1.5.5 红外探测器第26-28页
        1.5.6 场效应晶体管第28-29页
        1.5.7 纳米热电器件第29-31页
    1.6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研究内容及意义第31-35页
        1.6.1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31-33页
        1.6.2 研究内容第33-35页
第2章 InP 纳米线及其与 InP 量子点复合结构的合成和光、电性质第35-48页
    2.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35-36页
    2.2 InP 纳米线的合成与光、电性质第36-42页
        2.2.1 合成第36-37页
        2.2.2 样品表征和测试用仪器第37页
        2.2.3 形貌、成分和结构分析第37-38页
        2.2.4 光致发光第38-39页
        2.2.5 形成机理第39页
        2.2.6 晶体管特性第39-42页
    2.3 InP 纳米线量子点复合结构的合成和光学性质第42-46页
        2.3.1 合成第42页
        2.3.2 样品表征和测试用仪器第42页
        2.3.3 形貌表征第42-43页
        2.3.4 成分分析第43页
        2.3.5 结构分析第43-44页
        2.3.6 光学特性第44-46页
        2.3.7 形成机理第46页
    2.4 本章总结第46-48页
第3章 InAs 纳米线的合成和光、电、热特性第48-58页
    3.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48页
    3.2 InAs 纳米线的合成和光、电特性第48-53页
        3.2.1 合成第48-49页
        3.2.2 样品表征和测试用仪器第49页
        3.2.3 结构、形貌和成分分析第49-51页
        3.2.4 光致发光第51-52页
        3.2.5 晶体管特性第52-53页
    3.3 InAs 纳米线直径依赖的热导率第53-57页
        3.3.1 测试用仪器第53页
        3.3.2 制样第53页
        3.3.3 测试过程第53-54页
        3.3.4 结果分析与讨论第54-57页
    3.4 本章总结第57-58页
第4章 组分可调的 InAs_xP_(1-x)纳米线的合成和选择性光探测第58-72页
    4.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58-59页
    4.2 InAs_xP_(1-x)纳米线的合成和光致发光第59-65页
        4.2.1 合成第59页
        4.2.2 样品表征和测试用仪器第59-60页
        4.2.3 形貌、组分与结构第60-63页
        4.2.4 光致发光第63-64页
        4.2.5 形成机理第64-65页
    4.3 InAs_xP_(1-x)纳米线光电响应特性第65-70页
        4.3.1 光探测器的制备第65页
        4.3.2 测试用仪器第65页
        4.3.3 结果分析与讨论第65-70页
    4.4 本章总结第70-72页
第5章 GaSb及其组分部分可调的InGaAsSb合金纳米线的合成和光致发光第72-79页
    5.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72页
    5.2 GaSb 纳米线的合成和光致发光第72-76页
        5.2.1 合成第72-73页
        5.2.2 样品表征和测试用仪器第73页
        5.2.3 形貌、结构和成分分析第73-75页
        5.2.4 温度依赖的光致发光第75-76页
    5.3 组分部分可调的 InGaAsSb 合金纳米线的合成和光致发光第76-78页
        5.3.1 合成第76-77页
        5.3.2 样品表征和测试用仪器第77页
        5.3.3 形貌、成分和光致发光第77-78页
    5.4 本章总结第78-79页
结论与展望第79-82页
参考文献第82-98页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已发表和投出论文第98-100页
附录 B 攻读学位期间申请的专利第100-101页
致谢第101页

论文共10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腈和苯酚与相关降解酶之间的分子对接研究
下一篇:几种Ⅵ族化合物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光学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