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腈和苯酚与相关降解酶之间的分子对接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目录第9-12页
第1章 引言第12-15页
    1.1 研究酶与底物相互作用的意义第12页
    1.2 课题的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第12-15页
        1.2.1 课题的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2-13页
        1.2.2 课题的研究内容第13-15页
第2章 综述第15-35页
    2.1 腈的来源、特性和降解途径第15-18页
        2.1.1 腈的来源第15页
        2.1.2 腈的基本特性第15-16页
        2.1.3 腈的降解途径第16-18页
    2.2 腈降解酶第18-29页
        2.2.1 腈水合酶第18-27页
        2.2.2 酰胺酶第27-29页
    2.3 苯酚的来源与降解第29-33页
        2.3.1 苯酚的来源和性质第29-30页
        2.3.2 漆酶的性质和应用第30-33页
        2.3.3 Triton X-100的性质和作用第33页
    2.4 分子对接的原理和应用第33-35页
第3章 铁型腈水合酶与腈的结合模式研究第35-52页
    3.1 引言第35-36页
    3.2 材料与方法第36-41页
        3.2.1 铁型腈水合酶的3D结构获取第36-39页
        3.2.2 底物结构的获取第39-40页
        3.2.3 分子对接第40-41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41-50页
        3.3.1 结合模式分析第41-48页
        3.3.2 相互作用细节分析第48-50页
    3.4 本章小结第50-52页
第4章 钴型腈水合酶与腈的结合模式研究第52-63页
    4.1 引言第52-53页
    4.2 材料与方法第53-55页
        4.2.1 钻型腈水合酶的3D结构获取第53页
        4.2.2 底物结构的获取第53-54页
        4.2.3 分子对接第54-55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55-62页
        4.3.1 结合模式分析第55-59页
        4.3.2 相互作用细节分析第59-62页
    4.4 本章小结第62-63页
第5章 酰胺酶与酰胺的结合模式研究第63-80页
    5.1 引言第63页
    5.2 材料与方法第63-66页
        5.2.1 酰胺酶的3D结构获取第63-64页
        5.2.2 底物结构的获取第64-65页
        5.2.3 分子对接第65-66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66-78页
        5.3.1 结合模式分析第66-78页
        5.3.2 相互作用细节分析第78页
    5.4 本章小结第78-80页
第6章 分子对接技术研究Triton X-100对漆酶处理苯酚的影响第80-99页
    6.1 引言第80-81页
    6.2 材料与方法第81-85页
        6.2.1 材料与试剂第81-83页
        6.2.2 实验方案第83页
        6.2.3 化学分析第83页
        6.2.4 漆酶活性分析第83-84页
        6.2.5 分子对接第84-85页
    6.3 结果与讨论第85-98页
        6.3.1 Triton X-100的浓度对苯酚去除和漆酶活性的影响第85-87页
        6.3.2 pH和温度的影响第87-89页
        6.3.3 不同的苯酚浓度和反应时间的影响第89-91页
        6.3.4 UV-可见光谱分析第91-92页
        6.3.5 结合模式分析第92-98页
    6.4 本章小结第98-99页
结论第99-101页
参考文献第101-117页
致谢第117-118页
附录A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118-119页

论文共11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柠檬醛、柠檬烯和薄荷醇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及产毒的影响
下一篇:几种Ⅲ-Ⅴ族半导体纳米线的合成及光、电、热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