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Q200ZB4随车起重机伸缩臂的结构分析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2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8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8-10页 |
1.3 课题来源及选题意义 | 第10页 |
1.4 本文主要内容及章节安排 | 第10-12页 |
第2章 伸缩臂参数化建模 | 第12-15页 |
2.1 伸缩臂的结构特点 | 第12-13页 |
2.2 伸缩臂三维实体建模 | 第13-15页 |
第3章 伸缩臂、转臂的强度校核 | 第15-47页 |
3.1 工况一伸缩臂伸出 4 节 | 第15-28页 |
3.1.1 验算第四伸缩臂危险截面强度 | 第15-18页 |
3.1.2 验算第三伸缩臂危险截面强度 | 第18-20页 |
3.1.3 验算第二伸缩臂危险截面强度 | 第20-22页 |
3.1.4 验算第一伸缩臂危险截面强度 | 第22-24页 |
3.1.5 验算基本臂危险截面强度 | 第24-25页 |
3.1.6 验算转臂的强度 | 第25-28页 |
3.2 工况二伸缩臂伸出 3 节 | 第28-35页 |
3.2.1 验算第三伸缩臂危险截面强度 | 第28-30页 |
3.2.2 验算第二伸缩臂危险截面强度 | 第30-31页 |
3.2.3 验算第一伸缩臂危险截面强度 | 第31-33页 |
3.2.4 验算基本臂危险截面强度 | 第33-34页 |
3.2.5 验算转臂强度 | 第34-35页 |
3.3 工况三伸缩臂伸出 2 节 | 第35-40页 |
3.3.1 验算第二伸缩臂危险截面的强度 | 第35-37页 |
3.3.2 验算第一伸缩臂危险截面强度 | 第37-38页 |
3.3.3 验算基本臂危险截面强度 | 第38-40页 |
3.3.4 验算转臂强度 | 第40页 |
3.4 工况四伸缩臂伸出 1 节 | 第40-44页 |
3.4.1 验算危险截面 D 的强度 | 第40-42页 |
3.4.2 验算基本臂危险截面强度 | 第42-43页 |
3.4.3 验算转臂强度 | 第43-44页 |
3.5 工况五伸缩臂全部缩回 | 第44-47页 |
3.5.1 验算基本臂强度 | 第44-45页 |
3.5.2 验算转臂强度 | 第45-47页 |
第4章 伸缩臂、转臂的静力学分析与实验 | 第47-69页 |
4.1 各工况下伸缩臂的强度和刚度分析 | 第47-57页 |
4.1.1 工况 1(伸缩臂全部伸出)分析 | 第47-50页 |
4.1.2 工况 2(伸出三节伸缩臂)分析 | 第50-52页 |
4.1.3 工况 3(伸出两节伸缩臂)分析 | 第52-54页 |
4.1.4 工况 4(伸出一节伸缩臂)分析 | 第54-55页 |
4.1.5 工况 5 (伸缩臂全缩回)分析 | 第55-57页 |
4.2 各工况下转臂的强度和刚度分析 | 第57-63页 |
4.2.1 转臂简化图形 | 第57页 |
4.2.2 材料定义和边界条件设置 | 第57-58页 |
4.2.3 网格划分和单元选取 | 第58-59页 |
4.2.4 计算结果分析 | 第59-63页 |
4.3 伸缩臂的静力学实验 | 第63-69页 |
4.3.1 静力学实验的目的 | 第63-64页 |
4.3.2 试验方案 | 第64-65页 |
4.3.3 试验数据的记录与处理 | 第65-67页 |
4.3.4 试验数据与有限元仿真模型的对比分析 | 第67-69页 |
第5章 伸缩臂疲劳寿命评估与动态性能分析 | 第69-80页 |
5.1 评估分析的目的和意义 | 第69页 |
5.2 伸缩臂疲劳寿命的评估 | 第69-76页 |
5.2.1 疲劳寿命评估的基本方法 | 第69-70页 |
5.2.2 伸缩臂的疲劳载荷谱 | 第70-71页 |
5.2.3 伸缩臂材料的疲劳特性 | 第71-74页 |
5.2.4 伸缩臂疲劳寿命的估算结果 | 第74-76页 |
5.3 伸缩臂结构的有限元模态分析 | 第76-80页 |
5.3.1 模态分析的目的 | 第76页 |
5.3.2 模态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 第76-77页 |
5.3.3 伸缩臂结构的模态分析结果 | 第77-80页 |
第6章 结论 | 第80-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5页 |
附录 A 吊臂的截面特性 | 第85-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