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目录 | 第6-9页 |
第1章 导论 | 第9-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0-14页 |
1.3.1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3.2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3 文献简评 | 第14页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4-18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第2章 小额贷款及其相关理论概述 | 第18-23页 |
2.1 小额贷款的概念及特点 | 第18-19页 |
2.1.1 小额贷款的概念 | 第18页 |
2.1.2 小额贷款的特点 | 第18-19页 |
2.2 小额贷款的地位和作用 | 第19-20页 |
2.2.1 小额贷款的地位 | 第19-20页 |
2.2.2 小额贷款的作用 | 第20页 |
2.3 小额贷款的理论基础 | 第20-23页 |
2.3.1 金融深化理论 | 第20-21页 |
2.3.2 普惠金融理论 | 第21-23页 |
第3章 邮政储蓄银行小额贷款业务发展的现状分析 | 第23-36页 |
3.1 邮政储蓄银行小额贷款业务概述 | 第23-25页 |
3.1.1 邮政储蓄银行小额贷款历史沿革 | 第23-24页 |
3.1.2 邮政储蓄银行小额贷款业务现状 | 第24-25页 |
3.2 邮政储蓄银行小额贷款业务运行模式 | 第25-28页 |
3.2.1 小额贷款的产品模式 | 第25-26页 |
3.2.2 小额贷款的业务模式 | 第26-27页 |
3.2.3 小额贷款的贷款质量 | 第27-28页 |
3.3 邮政储蓄银行小额贷款业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第28-31页 |
3.3.1 组织架构不够合理 | 第28-29页 |
3.3.2 小额贷款质量不好 | 第29-30页 |
3.3.3 风险管理队伍人力不足 | 第30页 |
3.3.4 发展方向不够明确 | 第30-31页 |
3.4 邮政储蓄银行小额贷款业务发展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1-36页 |
3.4.1 业务流程有待改进 | 第31-33页 |
3.4.2 贷款管理能力较弱 | 第33页 |
3.4.3 风险防范意识较弱 | 第33-34页 |
3.4.4 产品创新能力较差 | 第34页 |
3.4.5 政府扶持力度不够 | 第34-36页 |
第4章 国外银行发展小额贷款的经验与借鉴 | 第36-42页 |
4.1 国外银行小额贷款业务发展情况与做法 | 第36-39页 |
4.1.1 孟加拉乡村银行 | 第36-37页 |
4.1.2 玻利维亚阳光银行 | 第37-39页 |
4.1.3 印尼人民银行 | 第39页 |
4.2 国外银行小额贷款的经验借鉴 | 第39-42页 |
第5章 完善邮政储蓄银行小额贷款业务发展的对策建议 | 第42-51页 |
5.1 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体系 | 第42-44页 |
5.1.1 完善组织结构 | 第42页 |
5.1.2 加强信贷人力资源管理建设 | 第42-43页 |
5.1.3 培育先进的信贷风险管理文化 | 第43-44页 |
5.2 小额贷款产品的管理提升及管理创新 | 第44-46页 |
5.2.1 加强贷后检查与贷款催收 | 第44-45页 |
5.2.2 提升小额贷款经营管理水平 | 第45-46页 |
5.2.3 小额贷款资产证券化的开展 | 第46页 |
5.3 小额贷款产品的风险管控 | 第46-48页 |
5.3.1 建立小额贷款运行的信用风险监测系统 | 第46-47页 |
5.3.2 完善风险评估与内部控制体系 | 第47页 |
5.3.3 建立完善贷款担保机制 | 第47-48页 |
5.3.4 建立和完善借款人个人信用体系 | 第48页 |
5.4 小额贷款产品的创新 | 第48-51页 |
5.4.1 针对客户群体对产品进行调整 | 第48-49页 |
5.4.2 开发多样性的产品创新业务 | 第49页 |
5.4.3 小额贷款技术的创新:电子化审批 | 第49-50页 |
5.4.4 小额贷款业务发展的配套政策 | 第50-51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1-53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51-52页 |
6.2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