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被动电子标签身份识别中的若干问题的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2页
    1.1 选题意义及背景第13-14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8页
        1.2.1 标签身份识别的快速性和高效性第14-17页
        1.2.2 标签身份识别的安全性与隐私性第17-18页
    1.3 论文主要成果第18-19页
    1.4 论文章节安排第19-22页
第二章 背景知识第22-29页
    2.1 射频识别技术和被动电子标签第22-23页
    2.2 RFID 标准第23-24页
    2.3 概率论基础知识第24-25页
        2.3.1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第24-25页
        2.3.2 大数定律第25页
    2.4 密码学第25-28页
        2.4.1 密码算法第25-28页
        2.4.2 身份认证协议第28页
    2.5 本章小结第28-29页
第三章 被动电子标签身份识别中的碰撞问题第29-74页
    3.1 问题描述第29-31页
    3.2 相关研究工作第31-35页
    3.3 帧时隙 ALOHA 防碰撞算法(FSA 算法)第35-48页
        3.3.1 FSA 算法的数学基础和系统模型第35-37页
        3.3.2 基本帧时隙 ALOHA 算法(BFSA)第37-38页
        3.3.3 动态帧时隙 ALOHA 算法(DFSA)第38-47页
        3.3.4 待解决问题和研究方向第47-48页
    3.4 基于树的防碰撞算法第48-55页
        3.4.1 分裂树算法第48-52页
        3.4.2 二进制树算法和查询树算法第52-55页
        3.4.3 二进制搜索算法第55页
    3.5 基于临时 ID 的查询树被动电子标签防碰撞算法第55-62页
        3.5.1 引言第55-56页
        3.5.2 相关工作第56-58页
        3.5.3 TID QTA第58-60页
        3.5.4 性能评估第60-62页
    3.6 带堆栈的双时隙二进制树被动电子标签防碰撞算法第62-73页
        3.6.1 引言第62页
        3.6.2 相关工作第62-63页
        3.6.3 带堆栈的双时隙二进制树算法第63-69页
        3.6.4 性能分析第69-71页
        3.6.5 性能评估第71-73页
    3.7 本章小结第73-74页
第四章 被动电子标签身份识别中的安全问题第74-125页
    4.1 问题描述第74-75页
    4.2 相关研究工作第75-76页
    4.3 面向电子标签的轻量级序列密码算法第76-94页
        4.3.1 引言第76-77页
        4.3.2 Trivium 算法第77-79页
        4.3.3 Trivium 型序列密码的设计准则第79-89页
        4.3.4 对 Trivium 的改进第89-90页
        4.3.5 轻量级序列密码 Quavium 算法第90-92页
        4.3.6 Quavium 的性能和安全性分析第92-94页
    4.4 针对简单级 RFID 认证协议-ARAP 协议的攻击及改进第94-102页
        4.4.1 引言第94-96页
        4.4.2 背景介绍第96-97页
        4.4.3 ARAP 协议第97-98页
        4.4.4 针对 ARAP 协议的攻击第98-99页
        4.4.5 改进版的 ARAP 协议及其安全性分析第99-102页
    4.5 针对一类轻量级 RFID 双向认证协议的非同步攻击第102-113页
        4.5.1 引言第102-103页
        4.5.2 系统模型第103-105页
        4.5.3 针对一类 RFID 身份认证协议的非同步攻击第105-107页
        4.5.4 对两个轻量级 RFID 双向认证协议的分析第107-113页
    4.6 增强型带置换的超轻量级 RFID 认证协议第113-124页
        4.6.1 引言第113-114页
        4.6.2 带置换的 RFID 身份认证协议(RAPP)第114-116页
        4.6.3 对 RAPP 的分析第116-119页
        4.6.4 增强型带置换的超轻量级 RFID 身份认证协议(ERAPP)第119-121页
        4.6.5 安全性分析第121-123页
        4.6.6 性能评估第123-124页
    4.7 本章小结第124-125页
第五章 被动电子标签的搜索问题第125-134页
    5.1 问题描述第125-126页
    5.2 相关工作第126-128页
    5.3 轻量级被动电子标签搜索协议第128-133页
        5.3.1 引言第128-129页
        5.3.2 轻量级搜索协议第129-131页
        5.3.3 性能评估和安全性分析第131-133页
    5.4 本章小结第133-134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134-137页
    6.1 主要结论第134-135页
    6.2 研究展望第135-137页
参考文献第137-149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第149-150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第150-151页
致谢第151页

论文共1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信号模型的SAR参数化成像技术研究
下一篇:Ti-3Al-2V表面激光熔覆Ti-BN涂层的微观组织及反应行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