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重环境下的人体增重技术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4-16页 |
1.3.1 具体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第二章 基于弹簧机构的人体增重技术研究 | 第16-23页 |
2.1 引言 | 第16页 |
2.2 基于弹性势能的增重机构 | 第16-17页 |
2.3 基于弹簧机构的抗阻力训练器 | 第17-21页 |
2.4 增重技术的可靠性、被动性、稳定性分析 | 第21-22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三章 人体抗阻力训练器的动力学建模与仿真研究 | 第23-36页 |
3.1 引言 | 第23页 |
3.2 动力学建模 | 第23-29页 |
3.2.1 LifeMOD软件介绍 | 第23-24页 |
3.2.2 动力学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24-26页 |
3.2.3 SLF文件编写 | 第26-29页 |
3.3 动力学仿真实验 | 第29-35页 |
3.3.1 不同太空环境的增重仿真 | 第29-31页 |
3.3.2 不同增重系数的增重仿真 | 第31-32页 |
3.3.3 框架不同材质的增重仿真 | 第32-34页 |
3.3.4 关节存在摩擦力的增重仿真 | 第34页 |
3.3.5 抗阻力训练器的机构优化设计 | 第34-3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四章 人体自适应增重方法 | 第36-48页 |
4.1 引言 | 第36页 |
4.2 人体惯性参数识别 | 第36-45页 |
4.2.1 识别方法 | 第37-40页 |
4.2.2 五刚体模型仿真 | 第40-45页 |
4.3 自适应增重方法 | 第45-47页 |
4.3.1 自适应增重原理 | 第45-46页 |
4.3.2 一级自适应增重样机 | 第46-4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五章 抗阻力训练器机械结构设计与实验研究 | 第48-60页 |
5.1 引言 | 第48页 |
5.2 重力增加机械机构设计 | 第48-53页 |
5.3 关键部件的有限元分析 | 第53-57页 |
5.4 抗阻力训练器模型实验分析 | 第57-59页 |
5.5 本章小节 | 第59-60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0-62页 |
6.1 总结 | 第60-61页 |
6.2 展望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