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自动化系统论文--数据处理、数据处理系统论文

基于超声波技术的聚合物薄板表面内应力测量方法的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符号说明第16-1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7-33页
    1.1 聚合物薄板制品的应用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第17-18页
    1.2 影响聚合物薄板制品内应力的因素第18-21页
        1.2.1 聚合物薄板制品的主要成型方法第18页
        1.2.2 影响聚合物薄板制品质量的主要因素第18-19页
        1.2.3 聚合物薄板制品表面内应力产生的原因第19-21页
    1.3 目前国内外测量制品及材料内应力的主要方法第21-26页
        1.3.1 有损测量第21-23页
        1.3.2 无损测量方法第23-26页
    1.4 超声波技术测量聚合物薄板内应力的可行性第26-29页
        1.4.1 超声波的分类第26页
        1.4.2 超声波传播特性第26-27页
        1.4.3 超声波测量特点及优势第27-28页
        1.4.4 超声波测量聚合物制品物性的国内外应用现状第28页
        1.4.5 超声波测量聚合物制品内应力的可行性第28-29页
    1.5 本论文的关键问题及其技术路线第29-30页
    1.6 本论文的研究目、意义及其内容第30-33页
第二章 基于瑞利波测量制品表面内应力的理论基础第33-45页
    2.1 瑞利波的产生及传播特性第33-36页
        2.1.1 瑞利波的产生第33-34页
        2.1.2 瑞利波传播特性第34-35页
        2.1.3 瑞利波探头结构第35-36页
    2.2 瑞利波测量聚合物薄板制品表面内应力方法的可行性第36-37页
    2.3 瑞利波测量聚合物制品内应力的理论基础第37-39页
    2.4 瑞利波测量聚合物表面内应力的理论方法第39-43页
        2.4.1 基于声弹性理论的表面内应力瑞利波声弹性公式第39-41页
        2.4.2 基于声弹性原理的δ表征方法第41-42页
        2.4.3 瑞利波传播速度和声程的确定方法第42-43页
    2.5 本章小结第43-45页
第三章 聚碳酸酯薄板制品表面内应力测试平台的搭建第45-59页
    3.1 实验总体方案设计第45-46页
    3.2 实验测试平台设计及构建第46-58页
        3.2.1 超声波测试系统第46-49页
        3.2.2 单向动态应力实验装置第49-51页
        3.2.3 薄板制品表面内应力测试实验装置第51-54页
        3.2.4 曲面薄板制品表面内应力测试实验装置第54-58页
    3.3 实验测试方法的确定第58页
    3.4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第四章 聚碳酸酯薄板制品表面内应力测试结果及分析第59-81页
    4.1 瑞利波波速与制品所受应力大小之间的对比实验第59-62页
        4.1.1 聚合物制品在拉伸过程中应力与瑞利波波速的对比实验第59-61页
        4.1.2 聚合物制品在压缩过程中应力与瑞利波波速的对比实验第61-62页
    4.2 瑞利波声弹性系数的确定第62-67页
        4.2.1 无应力状态下的聚碳酸制品的瑞利波波速及探头声程的确定第62-63页
        4.2.2 瑞利波在聚碳酸酯制品中的横向声弹性系数的确定第63-65页
        4.2.3 瑞利波在聚碳酸酯制品中的纵向声弹性系数的确定第65-67页
    4.3 聚碳酸酯薄板制品表面内应力的表征及其测定第67-73页
        4.3.1 聚碳酸酯薄板制品的制备第67-68页
        4.3.2 聚碳酸酯平面薄板制品表面内应力的表征第68-71页
        4.3.3 聚碳酸酯球面薄板制品表面内应力的表征第71-73页
    4.4 聚碳酸酯薄板制品横向和纵向内应力的测定第73-75页
    4.5 超声波测试平台的实验验证第75-78页
    4.6 本章小结第78-81页
第五章 总结第81-83页
    5.1 结论第81-82页
    5.2 进一步工作展望第82-83页
参考文献第83-87页
致谢第87-89页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9-91页
作者和导师简介第91-92页
硕士研宄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第92-93页

论文共9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室温下金属Al、Au纳米膜与硅基片相互作用及膜光、电特性研究
下一篇:碳材料掺氮改性处理及担载型钴锰双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的制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