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引言 | 第10-11页 |
1.2 研究课题的提出 | 第11页 |
1.3 轻钢—混凝土组合梁的发展和研究现状 | 第11-17页 |
1.3.1 轻钢—混凝土组合梁在国外的发展 | 第11-15页 |
1.3.2 轻钢—混凝土组合梁在国内的发展 | 第15-17页 |
1.4 自流平砂浆的简单介绍 | 第17-19页 |
1.5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第二章 轻钢—石膏基自流平砂浆组合梁受弯性能试验研究 | 第20-45页 |
2.1 引言 | 第20页 |
2.2 试验目的 | 第20页 |
2.3 材性试验 | 第20-26页 |
2.3.1 钢材材性 | 第20-23页 |
2.3.2 石膏基自流平砂浆 | 第23-25页 |
2.3.3 石膏基自流平砂浆材性计算结果 | 第25页 |
2.3.4 石膏基自流平砂浆界面处理剂 | 第25-26页 |
2.4 试件设计 | 第26-30页 |
2.5 测点布置 | 第30-31页 |
2.6 施工阶段抗弯承载力试验 | 第31-33页 |
2.6.1 试验装置 | 第32页 |
2.6.2 试验结果分析 | 第32-33页 |
2.7 正常使用阶段抗弯刚度试验 | 第33-35页 |
2.7.1 试验装置 | 第33-34页 |
2.7.2 试验结果分析 | 第34-35页 |
2.8 抗弯极限承载力试验 | 第35-44页 |
2.8.1 试验装置 | 第35-36页 |
2.8.2 加载制度 | 第36-37页 |
2.8.3 试验现象分析 | 第37-42页 |
2.8.4 试验结果分析 | 第42-44页 |
2.9 小结 | 第44-45页 |
第三章 轻钢—石膏基自流平砂浆组合梁受弯性能有限元分析 | 第45-53页 |
3.1 引言 | 第45页 |
3.2 组合梁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45-48页 |
3.2.1 单元类型选择 | 第45页 |
3.2.2 非线性问题 | 第45-46页 |
3.2.3 几何模型的建立 | 第46-47页 |
3.2.4 边界约束 | 第47-48页 |
3.3 使用阶段抗弯刚度有限元模型的验证 | 第48-49页 |
3.4 抗弯极限承载力有限元模型的验证 | 第49-52页 |
3.5 小结 | 第52-53页 |
第四章 轻钢—石膏基自流平砂浆组合梁变参数分析 | 第53-64页 |
4.1 引言 | 第53页 |
4.2 组合梁变参数分析 | 第53-63页 |
4.2.1 压型钢板与楼盖梁连接的螺钉间距的影响 | 第53-57页 |
4.2.2 楼盖梁腹板高度的影响 | 第57-58页 |
4.2.3 楼盖梁截面厚度的影响 | 第58-60页 |
4.2.4 自流平砂浆翼板厚度的影响 | 第60-62页 |
4.2.5 钢材强度的影响 | 第62-63页 |
4.3 小结 | 第63-64页 |
第五章 轻钢—石膏基自流平砂浆组合梁设计方法探究 | 第64-89页 |
5.1 引言 | 第64页 |
5.2 部分抗剪连接组合梁的等效抗弯刚度设计计算方法 | 第64-72页 |
5.3 部分抗剪连接组合梁的抗弯极限承载力计算方法 | 第72-88页 |
5.3.1 组合梁抗弯极限承载力的计算理论 | 第72-76页 |
5.3.2 抗弯极限承载力修正系数 η 的确定 | 第76-85页 |
5.3.3 部分抗剪连接组合梁的抗弯极限承载力计算方法总结与验证 | 第85-88页 |
5.4 小结 | 第88-89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9-91页 |
6.1 结论 | 第89-90页 |
6.2 展望 | 第90-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科研和发表论文情况 | 第95-96页 |
致谢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