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状况 | 第10-14页 |
1.2.1 扇区划分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2 空域复杂度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第二章 空域扇区划分研究概述 | 第16-26页 |
2.1 空域的分类 | 第16页 |
2.2 扇区概念 | 第16-20页 |
2.2.1 扇区结构特征 | 第16-19页 |
2.2.2 扇区划分种类 | 第19页 |
2.2.3 扇区划分考虑因素 | 第19-20页 |
2.3 管制员工作负荷的概念及影响因素分析 | 第20-21页 |
2.3.1 管制员工作负荷的概念 | 第20页 |
2.3.2 管制员工作负荷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20-21页 |
2.4 基于管制员工作负荷模型的扇区划分 | 第21-23页 |
2.5 基于雷达轨迹统计的扇区划分 | 第23-26页 |
2.5.1 雷达数据统计需求分析 | 第23-24页 |
2.5.2 雷达统计数据算法 | 第24-26页 |
第三章 基于复杂度加权的Voronoi图的扇区划分 | 第26-40页 |
3.1 基于空中交通复杂度模型的扇区容量评估 | 第26-30页 |
3.1.1 空中交通复杂度 | 第26-27页 |
3.1.2 空中交通复杂度的影响因素 | 第27-28页 |
3.1.3 空中交通复杂度的统计建模 | 第28-30页 |
3.1.4 空中交通复杂度的计算 | 第30页 |
3.2 Voronoi图的基本概念 | 第30-31页 |
3.2.1 Voronoi图的定义 | 第30-31页 |
3.2.2 Voronoi图的性质 | 第31页 |
3.3 加权Voronoi图的定义 | 第31-33页 |
3.3.1 加权Voronoi图的性质 | 第32页 |
3.3.2 加权Voronoi图的生成算法 | 第32-33页 |
3.4 作图实例 | 第33-37页 |
3.5 扇区边界的寻找算法 | 第37-38页 |
3.6 结果分析 | 第38-40页 |
第四章 基于飞行流量和冲突发生位置的扇区规划 | 第40-51页 |
4.1 扇区内空域结构分析 | 第40-43页 |
4.1.1 空域和航路结构 | 第41-42页 |
4.1.2 交通管制现状 | 第42页 |
4.1.3 管制区扇区划分 | 第42-43页 |
4.2 进近区扇区规划 | 第43-45页 |
4.2.1 进离场的管制员工作 | 第43-44页 |
4.2.2 进近区冲突发生的位置 | 第44-45页 |
4.2.3 运行情况 | 第45页 |
4.3 进近区内的数据统计 | 第45-49页 |
4.3.1 飞行流量数据的采集与分析 | 第45-48页 |
4.3.2 非线性规划模型 | 第48-49页 |
4.3.3 二元霍夫曼编码原理及其算法步骤 | 第49页 |
4.4 扇区划分结果分析 | 第49-5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五章 扇区的动态开合 | 第51-59页 |
5.1 合理调整扇区的评估模型 | 第51-53页 |
5.2 扇区分配的复杂性 | 第53页 |
5.3 可行性扇区组合 | 第53-55页 |
5.4 扇区动态使用的划分模型 | 第55-57页 |
5.5 扇区动态使用的实现与结果分析 | 第57-59页 |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作者简介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