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1.2 海水混凝土受到的主要侵蚀作用 | 第11-13页 |
1.2.1 硫酸盐的侵蚀作用 | 第11-12页 |
1.2.2 氯离子的侵蚀作用 | 第12-13页 |
1.2.3 抑制海水混凝土侵蚀破坏的措施 | 第13页 |
1.3 国内外对海水淡化的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1 国外海水淡化的研究现状 | 第14页 |
1.3.2 国内海水淡化的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4 国内外对海水混凝土研究的现状 | 第15-17页 |
1.4.1 国外对海水混凝土的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4.2 国内对海水混凝土的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5 课题主要研究的内容 | 第17-19页 |
第2章 预处理海水 | 第19-31页 |
2.1 引言 | 第19页 |
2.2 海水预处理所用材料 | 第19页 |
2.3 配置人工海水 | 第19-20页 |
2.4 氯离子去除试验 | 第20-25页 |
2.4.1 建立电位-氯离子浓度关系曲线 | 第20-21页 |
2.4.2 反应时间对氯离子去除率的影响 | 第21-22页 |
2.4.3 偏铝酸钠添加量对氯离子去除率的影响 | 第22-23页 |
2.4.4 氢氧化钙添加量对氯离子去除率的影响 | 第23-24页 |
2.4.5 除氯预处理海水的配制 | 第24-25页 |
2.5 沉淀XRD分析 | 第25-30页 |
2.5.1 偏铝酸钠添加量对沉淀产物的影响 | 第25-27页 |
2.5.2 氢氧化钙添加量对沉淀产物的影响 | 第27-28页 |
2.5.3 处理人工海水沉淀产物分析 | 第28页 |
2.5.4 沉淀的重新水溶酸溶 | 第28-30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3章 掺合料对混凝土渗透性及抗硫酸盐侵蚀的影响 | 第31-46页 |
3.1 引言 | 第31页 |
3.2 基本原材料 | 第31-33页 |
3.2.1 水泥 | 第31页 |
3.2.2 矿物掺合料 | 第31-32页 |
3.2.3 钢筋 | 第32页 |
3.2.4 水 | 第32-33页 |
3.2.5 其它材料 | 第33页 |
3.3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 第33-34页 |
3.4 矿物掺合料对混凝土抗渗透性能的影响 | 第34-40页 |
3.4.1 试验主要仪器 | 第34-35页 |
3.4.2 评价指标 | 第35-36页 |
3.4.3 矿物掺合料对SW拌合混凝土渗透性的影响 | 第36-38页 |
3.4.4 矿物掺合料对L-SW拌合混凝土渗透性的影响 | 第38-39页 |
3.4.5 矿物掺合料对W-SW拌合混凝土渗透性的影响 | 第39-40页 |
3.5 矿物掺合料对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性能的影响 | 第40-44页 |
3.5.1 试验主要仪器 | 第40页 |
3.5.2 评价指标 | 第40页 |
3.5.3 矿物掺合料对SW拌合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性能的影响 | 第40-42页 |
3.5.4 矿物掺合料对L-SW拌合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性能的影响 | 第42-43页 |
3.5.5 矿物掺合料对W-SW拌合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性能的影响 | 第43-44页 |
3.6 机理分析 | 第44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第4章 矿物掺合料对氯离子结合性能的影响 | 第46-67页 |
4.1 引言 | 第46页 |
4.2 矿物掺合料对砂浆氯离子动态溶出行为的影响 | 第46-53页 |
4.2.1 砂浆配合比设计 | 第46-47页 |
4.2.2 试验主要仪器 | 第47页 |
4.2.3 氯离子动态溶出试验过程 | 第47-48页 |
4.2.4 动态溶出试验结果 | 第48-50页 |
4.2.5 影响氯离子动态溶出行为的因素 | 第50-53页 |
4.3 矿物掺合料对混凝土结合氯离子性能的影响 | 第53-62页 |
4.3.1 试验过程 | 第53页 |
4.3.2 评价指标 | 第53页 |
4.3.3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53-62页 |
4.4 不同掺合料及其掺量对钢筋锈蚀的影响 | 第62-66页 |
4.4.1 钢筋的处理工艺 | 第62页 |
4.4.2 混凝土试件的制备与处理 | 第62-63页 |
4.4.3 钢筋锈蚀试验 | 第63-64页 |
4.4.4 混凝土中钢筋极化电阻 | 第64-65页 |
4.4.5 模拟混凝土孔溶液测试钢筋极化电阻 | 第65-6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结论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