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5页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9-14页 |
1.1.1 课题来源 | 第9页 |
1.1.2 研究背景 | 第9-14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14页 |
1.2 框架填充墙相关研究的发展概况 | 第14-23页 |
1.2.1 框架填充墙试验研究发展概况 | 第14-17页 |
1.2.2 框架填充墙数值模拟发展概况 | 第17-23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第23-25页 |
第2章 框架填充墙精细化有限元建模及参数校准 | 第25-48页 |
2.1 引言 | 第25页 |
2.2 框架填充墙试件介绍 | 第25-26页 |
2.3 框架填充墙精细化建模方法 | 第26-31页 |
2.3.1 精细化建模方法的基本原理 | 第26-28页 |
2.3.2 框架填充墙精细化模型单元选择 | 第28页 |
2.3.3 本构模型选择 | 第28-31页 |
2.4 基于既有试验数据的精细化有限元模型验证 | 第31-43页 |
2.4.1 材料及界面参数验证 | 第32-39页 |
2.4.2 框架填充墙精细化整体模型验证 | 第39-43页 |
2.5 课题组试验试件模型的标定及校准 | 第43-47页 |
2.5.1 课题组试验加载装置附加水平力标定 | 第43-44页 |
2.5.2 课题组试验试件灰缝参数标定 | 第44-47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3章 基于精细化有限元的框架填充墙力学性能分析 | 第48-81页 |
3.1 引言 | 第48页 |
3.2 有限元模拟宏观结果分析 | 第48-52页 |
3.2.1 试件最终破坏形态分析 | 第48-50页 |
3.2.2 位移—反力曲线分析 | 第50-52页 |
3.3 填充墙的受力分析 | 第52-63页 |
3.3.1 框架内填充墙受力简析 | 第52-53页 |
3.3.2 无洞口填充墙 | 第53-56页 |
3.3.3 带窗口填充墙 | 第56-59页 |
3.3.4 中部开门洞填充墙 | 第59-61页 |
3.3.5 墙端开门洞填充墙 | 第61-63页 |
3.4 外围框架的内力分析 | 第63-80页 |
3.4.1 外围框架受力简析 | 第63-64页 |
3.4.2 混凝土受力状态比较 | 第64-71页 |
3.4.3 钢筋受力状态比较 | 第71-75页 |
3.4.4 最大水平力时刻外围框架内力 | 第75-8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第4章 填充墙—框架体系相互作用的内力分解 | 第81-93页 |
4.1 引言 | 第81页 |
4.2 框架—填充墙体系水平抗力的分解 | 第81-84页 |
4.2.1 外围框架附加水平抗力的解释 | 第81-82页 |
4.2.2 填充墙—框架体系水平抗力分解 | 第82-84页 |
4.3 外围框架附加内力分解 | 第84-88页 |
4.3.1 外围框架附加内力的解释 | 第84页 |
4.3.2 外围框架附加内力的分解方法 | 第84-85页 |
4.3.3 附加内力分解实例 | 第85-88页 |
4.4 基于外围框架附加剪力的填充墙等效斜撑建模方法 | 第88-92页 |
4.4.1 等效斜撑建模准则 | 第88-90页 |
4.4.2 基于外围框架附加剪力的等效斜撑建模方法 | 第90-9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92-93页 |
第5章 基于外围框架附加剪力的填充墙等效斜撑建模 | 第93-103页 |
5.1 引言 | 第93页 |
5.2 等效斜撑杆位置的确定 | 第93-98页 |
5.2.1 无洞口填充墙斜撑杆位置的确定 | 第93-95页 |
5.2.2 开洞口填充墙斜撑杆位置的确定 | 第95-98页 |
5.3 填充框架宏观有限元建模 | 第98-99页 |
5.4 斜撑模型验证 | 第99-101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01-103页 |
结论 | 第103-104页 |
参考文献 | 第104-110页 |
致谢 | 第110-1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