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20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钢拱桥的发展概况及其研究现状 | 第11-17页 |
1.2.1 钢拱桥的发展概况 | 第11-14页 |
1.2.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2.3 目前存在的问题 | 第16-17页 |
1.3 拱桥常见震害及其原因 | 第17-19页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动力特性分析 | 第20-35页 |
2.1 引言 | 第20页 |
2.2 工程概况 | 第20-24页 |
2.2.1 结构设计 | 第20-23页 |
2.2.2 主要技术标准 | 第23-24页 |
2.2.3 建筑材料 | 第24页 |
2.3 原桥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24-27页 |
2.3.1 上部结构及桥墩的模拟 | 第24-25页 |
2.3.2 桩—土相互作用的模拟 | 第25-26页 |
2.3.3 二期恒载的取值及模拟 | 第26-27页 |
2.4 动力特性分析 | 第27-33页 |
2.4.1 原桥的动力特性分析 | 第27-32页 |
2.4.2 主拱倾角变化对桥梁动力特性的影响 | 第32-3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3 大跨度钢拱桥反应谱分析 | 第35-55页 |
3.1 引言 | 第35页 |
3.2 反应谱基本理论 | 第35-37页 |
3.2.1 反应谱法的原理 | 第35-37页 |
3.2.2 阻尼比为 0.05的水平设计反应谱计算公式 | 第37页 |
3.2.3 竖向设计加速度反应谱 | 第37页 |
3.3 深安黄河大桥地震加速度反应谱选取 | 第37-40页 |
3.3.1 E1水准地震反应分析 | 第38-40页 |
3.3.2 反应谱分析荷载工况的确定 | 第40页 |
3.4 原桥反应谱计算结果分析 | 第40-49页 |
3.4.1 单向输入结果及分析 | 第41-43页 |
3.4.2 组合输入结果分析 | 第43-49页 |
3.5 主拱倾角变化对桥梁地震反应的影响 | 第49-54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4 基于摩擦摆支座的大跨度钢拱桥非线性时程分析 | 第55-78页 |
4.1 减隔震的概念及机理 | 第55-56页 |
4.2 阻尼的选取 | 第56-57页 |
4.3 地震波的选取 | 第57-59页 |
4.3.1 地震波的选取原则 | 第57页 |
4.3.2 本桥采用的时程地震波 | 第57-59页 |
4.4 摩擦摆式减隔震支座 | 第59-64页 |
4.4.1 摩擦摆支座的构造 | 第59-61页 |
4.4.2 摩擦摆支座的隔震原理 | 第61-64页 |
4.5 摩擦摆式支座支座布置方式及设计参数 | 第64-65页 |
4.6 摩擦摆支座隔震效果分析 | 第65-75页 |
4.6.1 隔震前后关键截面的弯矩时程对比 | 第67-71页 |
4.6.2 隔震前后关键截面的位移时程对比 | 第71-75页 |
4.7 支座滞回曲线 | 第75-76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76-78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78-80页 |
5.1 主要研究成果 | 第78-79页 |
5.2 存在不足与展望 | 第79-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4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