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有滴水盘的超低温阀门阀盖温度场与结构优化分析
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8页 |
1.1 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2.1 国内低温阀门现行标准与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2 国外低温阀门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 温度场分析的主要方法 | 第15-17页 |
1.3.1 分析解法 | 第15页 |
1.3.2 数值法 | 第15-16页 |
1.3.3 超声波测量法 | 第16-17页 |
1.4 本文的主要内容 | 第17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第2章 低温阀门概述 | 第18-26页 |
2.1 低温阀门的分类 | 第18-20页 |
2.2 低温阀门的结构特点 | 第20页 |
2.2.1 长颈阀盖 | 第20页 |
2.2.2 泄压孔 | 第20页 |
2.3 低温阀门技术性能判定准则 | 第20-22页 |
2.4 低温阀门密封件 | 第22页 |
2.5 低温阀门的材料 | 第22-24页 |
2.6 低温阀门低温试验 | 第24-25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3章 超低温阀门滴水盘及长颈阀盖温度场分析 | 第26-40页 |
3.1 传热基本原理 | 第26-30页 |
3.1.1 传热基本方式 | 第26-29页 |
3.1.2 定解条件 | 第29-30页 |
3.2 滴水盘传热分析 | 第30-32页 |
3.2.1 物理模型的简化 | 第30页 |
3.2.2 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30-31页 |
3.2.3 滴水盘过余温度场与散热量的计算 | 第31-32页 |
3.3 长颈阀盖传热分析 | 第32-38页 |
3.3.1 物理模型的简化 | 第32-33页 |
3.3.2 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33-34页 |
3.3.3 阀盖过余温度场的计算 | 第34-38页 |
3.3.4 温度场函数的简化及方程本征值的确定 | 第3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第4章 超低温阀门滴水盘及阀盖结构分析 | 第40-44页 |
4.1 长颈阀盖长度分析计算 | 第40页 |
4.2 滴水盘的安装位置 | 第40-41页 |
4.3 无滴水盘时长颈阀盖最小长度 | 第41-4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第5章 超低温阀门实例分析 | 第44-52页 |
5.1 超低温阀门实例理论计算 | 第44-46页 |
5.2 超低温阀门长颈阀盖温度场有限元分析 | 第46-47页 |
5.2.1 模型的建立及网格划分 | 第46页 |
5.2.2 温度边界条件 | 第46-47页 |
5.2.3 温度场分析结果 | 第47页 |
5.3 阀盖最小长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47-51页 |
5.3.1 材料导热系数的影响 | 第47-48页 |
5.3.2 滴水盘半径的影响 | 第48-49页 |
5.3.3 滴水盘安装数量的影响 | 第49-50页 |
5.3.4 环境温度的影响 | 第50-51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附录A: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