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1.1.1 选题背景与问题提出 | 第9-10页 |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0页 |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1.2.1 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6页 |
1.3.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2-15页 |
1.3.3 简要评述 | 第15-16页 |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16-19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16-18页 |
2.1.1 区域金融人才与人才开发 | 第16-17页 |
2.1.2 政企、政社合作 | 第17-18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18-19页 |
2.2.1 人力资本理论 | 第18页 |
2.2.2 区域公共管理理论 | 第18-19页 |
第三章 政府主导下北部湾区域金融人才开发必要性及现状分析 | 第19-24页 |
3.1 区域金融人才开发必要性 | 第19-20页 |
3.1.1 金融全球化的国际背景 | 第19页 |
3.1.2 区域一体化的国内背景 | 第19页 |
3.1.3 人才一体化的现实背景 | 第19-20页 |
3.2 区域金融人才开发现状分析 | 第20-24页 |
3.2.1 金融人才开发结构失调 | 第20-21页 |
3.2.2 政府主导下的人才开发现状 | 第21页 |
3.2.3 政府间的区域人才合作开发现状 | 第21-22页 |
3.2.4 企业内部人才开发现状 | 第22-23页 |
3.2.5 企业间人才合作开发现状 | 第23-24页 |
第四章 政府主导下的区域金融人才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24-32页 |
4.1 区域金融人才开发政府行政力量过强 | 第24-26页 |
4.1.1 政府主导区域金融人才发展规划 | 第24-25页 |
4.1.2 区域内各政府之间开展人才竞争 | 第25页 |
4.1.3 原因分析 | 第25-26页 |
4.2 区域金融人才结构雷同 | 第26-27页 |
4.2.1 各地区金融人才就业结构类似 | 第26页 |
4.2.2 区域内金融人才供需结构失调 | 第26页 |
4.2.3 原因分析 | 第26-27页 |
4.3 企业开发金融人才自主性较弱 | 第27-29页 |
4.3.1 企业过度依赖政府引入金融人才 | 第27-28页 |
4.3.2 企业开发金融人才缺乏系统性 | 第28页 |
4.3.3 原因分析 | 第28-29页 |
4.4 企业开发区域金融人才资源匮乏 | 第29-30页 |
4.4.1 企业缺乏金融人才开发的物质资源 | 第29页 |
4.4.2 企业缺乏金融人才开发的软件资源 | 第29页 |
4.4.3 原因分析 | 第29-30页 |
4.5 区域金融人才开发社会力量参与少 | 第30-32页 |
4.5.1 政府与社会组织、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少 | 第30页 |
4.5.2 人才开发的社会作用机制缺乏 | 第30-31页 |
4.5.3 原因分析 | 第31-32页 |
第五章 政府主导下改进区域金融人才开发的建议 | 第32-40页 |
5.1 政府创新管理理念 | 第32-33页 |
5.1.1 政府间达成合作意识 | 第32页 |
5.1.2 政企间达成人才合作开发意识 | 第32-33页 |
5.2 政府搭建信息共享平台 | 第33-35页 |
5.2.1 构建区域金融人才服务信息平台 | 第34页 |
5.2.2 区域间各政府、企业实现信息交叉共享 | 第34-35页 |
5.3 政府确立政企人才合作开发制度 | 第35-36页 |
5.3.1 实现政企合作的制度创新 | 第35页 |
5.3.2 适度引导企业完善金融人才开发制度 | 第35-36页 |
5.4 政府推动合作机制创新 | 第36-38页 |
5.4.1 构建参与化的政企合作机制 | 第36-37页 |
5.4.2 建立政企长久性合作组织 | 第37-38页 |
5.5 政府吸纳社会力量参与 | 第38-40页 |
5.5.1 发挥社会组织参与人才配置的作用 | 第38-39页 |
5.5.2 呼吁社会公民关注区域金融人才开发 | 第39-40页 |
结束语 | 第40-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