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6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 论文的写作思路及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4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 第15-16页 |
第2章 亚当·斯密奠定了古典经济学地租理论的基础 | 第16-23页 |
2.1 亚当·斯密地租理论的核心内容 | 第16-19页 |
2.1.1 地租即是租地人使用土地的代价又是一种垄断价格 | 第16-17页 |
2.1.2 地租不是商品价格高低的原因而是其结果 | 第17页 |
2.1.3 生产人类食物耕地总能提供地租并支配其它耕地的地租 | 第17-18页 |
2.1.4 供求规律决定生产非人类食物土地是否提供地租 | 第18-19页 |
2.1.5 生产力的增进在地租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 | 第19页 |
2.2 对亚当·斯密地租理论的评析 | 第19-23页 |
2.2.1 确定了地租的概念及其来源 | 第19-20页 |
2.2.2 阐述了地租与商品价格的关系 | 第20页 |
2.2.3 研究了地租的实物形态而非货币形态 | 第20-21页 |
2.2.4 发现地租差别但未科学分析差别原因 | 第21页 |
2.2.5 对所有土地是否提供地租无科学的回答 | 第21-23页 |
第3章 大卫·李嘉图对古典经济学地租理论的发展 | 第23-30页 |
3.1 大卫·李嘉图地租理论的主要内容 | 第23-26页 |
3.1.1 地租是为使用土地原有和不可摧毁的生产力而支付的报酬 | 第23页 |
3.1.2 支付地租的原因是土地数量有限且质量不同 | 第23-24页 |
3.1.3 劣等地投入使用导致优等地产生地租 | 第24页 |
3.1.4 劣等地不产生地租并决定农产品的价格 | 第24-25页 |
3.1.5 地租不是农产品价格的构成部分 | 第25页 |
3.1.6 土地生产力的改良导致地租降低 | 第25-26页 |
3.2 对大卫·李嘉图地租理论的评析 | 第26-30页 |
3.2.1 以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为基础 | 第26-27页 |
3.2.2 对亚当·斯密地租理论批判发展 | 第27页 |
3.2.3 奠定了货币中性理论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基础 | 第27-28页 |
3.2.4 奠定了马克思级差地租理论的基础 | 第28-29页 |
3.2.5 错误地认为劣等土地不产生地租 | 第29页 |
3.2.6 脱离了资本主义的私有制讨论地租 | 第29-30页 |
第4章 卡尔·马克思对古典政治经济学地租理论的继承、批判与发展 | 第30-38页 |
4.1 马克思对古典政治经济学地租理论的继承 | 第30-31页 |
4.1.1 继承了古典政治经济学对地租概念及来源的界定 | 第30页 |
4.1.2 继承了亚当·斯密对地租实物形态的研究 | 第30页 |
4.1.3 继承了李嘉图级差地租理论的基础 | 第30-31页 |
4.2 马克思对古典政治经济学地租理论的批判 | 第31-32页 |
4.2.1 批判了古典经济学地租理论三个主要错误 | 第31页 |
4.2.2 批判了亚当·斯密地租理论的局限性 | 第31-32页 |
4.2.3 批判了李嘉图否认绝对地租的存在 | 第32页 |
4.3 马克思对古典政治经济学地租理论的发展 | 第32-37页 |
4.3.1 提出土地所有权问题 | 第32-33页 |
4.3.2 地租划分为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 | 第33-36页 |
4.3.3 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土地经营权的垄断 | 第36页 |
4.3.4 绝对地租的产生是土地私有权的垄断 | 第36-37页 |
4.4 对马克思地租理论的评析 | 第37-38页 |
4.4.1 立足于资本主义私有制探讨地租问题 | 第37页 |
4.4.2 科学定义了地租的概念并界定了地租的形式 | 第37页 |
4.4.3 阐明了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 | 第37-38页 |
第5章 结论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作者简介 | 第41-42页 |
致谢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