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海洋学论文--海洋基础科学论文--海洋水文学论文--海洋水文预报论文--水位预报论文

长江感潮河段高低潮水位预报模型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8-31页
    1.1 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第18-20页
        1.1.1 选题背景第18-19页
        1.1.2 研究意义第19-20页
    1.2 研究现状分析第20-25页
        1.2.1 感潮河段水位预报方法及理论第20-23页
        1.2.2 GIS在河道中的应用研究第23-24页
        1.2.3 研究现状分析与总结第24-25页
    1.3 感潮河段高低潮水位预报模型研究第25-29页
        1.3.1 总体构思第25-26页
        1.3.2 研究目标第26页
        1.3.3 研究内容第26-27页
        1.3.4 研究方法第27-28页
        1.3.5 技术路线第28-29页
    1.4 论文组织第29-30页
    1.5 本章小结第30-31页
第2章 长江感潮河段相关概念及河道概况第31-39页
    2.1 基本概念第31-32页
        2.1.1 潮区界和潮流界第31页
        2.1.2 水位和流量第31页
        2.1.3 潮汐第31-32页
    2.2 研究区概况第32-37页
        2.2.1 潮汐第32-33页
        2.2.2 大通径流第33-36页
        2.2.3 潮流第36页
        2.2.4 泥沙第36-37页
    2.3 基础资料和处理方法第37-38页
    2.4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3章 感潮河段日平均水位预报模型的建立第39-54页
    3.1 模型建立的基本思想第39-42页
        3.1.1 日平均水位影响因素分析第39-40页
        3.1.2 基本思想第40页
        3.1.3 模型边界第40-41页
        3.1.4 研究站点和基础数据第41-42页
    3.2 基本数据计算第42-44页
        3.2.1 基于高低潮数据的日平均水位计算方法第42-43页
        3.2.2 基于高低潮数据的日平均潮差计算方法第43-44页
    3.3 基本关系及参数率定和验证第44-53页
        3.3.1 基本关系的假设第44-45页
        3.3.2 南京站基本关系的参数率定和验证第45-49页
        3.3.3 江阴站基本关系参数的率定和验证第49-53页
        3.3.4 结果分析与总结第53页
    3.4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第4章 感潮河段涨落潮潮差和历时预报模型的建立第54-93页
    4.1 基本思想第54-55页
    4.2 感潮河段涨落潮潮差预报模型研究第55-77页
        4.2.1 基于高低潮潮位数据的潮波水位计算方法第55页
        4.2.2 涨落潮潮差计算第55页
        4.2.3 感潮河段涨落潮潮差的两种基本关系形式第55-58页
        4.2.4 基本关系一的参数率定第58-63页
        4.2.5 基本关系二的参数率定第63-68页
        4.2.6 参数率定结果总结和分析第68-69页
        4.2.7 两种涨落潮潮差模型的对比验证和选取第69-77页
    4.3 感潮河段涨落潮历时预报模型研究第77-92页
        4.3.1 涨落潮历时计算方法第77页
        4.3.2 感潮河段高低潮潮时基本关系第77-80页
        4.3.3 基本关系的参数率定第80-85页
        4.3.4 高低潮潮时预报模型的建立及验证第85-92页
    4.4 本章小结第92-93页
第5章 感潮河段高低潮水位预报模型研究第93-107页
    5.1 感潮河段高低潮水位预报模型构建第93-94页
    5.2 基于调和分析的高低潮水位预报模型第94-99页
        5.2.1 潮汐调和分析方法第95-96页
        5.2.2 长江感潮河段水位调和分析方法第96-97页
        5.2.3 长江口主要水文站水位过程预报模型第97-99页
    5.3 模型验证及对比第99-106页
        5.3.1 南京站实测资料验证分析第99-102页
        5.3.2 江阴站实测资料验证分析第102-105页
        5.3.3 对比分析与总结第105-106页
    5.4 本章小结第106-107页
第6章 基于GIS的长江感潮河段高低潮水位预报系统第107-122页
    6.1 总体设计第107-108页
        6.1.1 系统设计目标第107页
        6.1.2 系统开发环境第107-108页
        6.1.3 系统整体设计第108页
    6.2 数据库设计第108-110页
        6.2.1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第108-109页
        6.2.2 水文数据库第109-110页
    6.3 系统功能模块第110-111页
    6.4 系统平台组成第111-121页
        6.4.1 数据管理平台第111-112页
        6.4.2 潮汐预报平台第112-116页
        6.4.3 二维潮流模拟与可视化系统第116-119页
        6.4.4 水文分析系统第119-121页
    6.5 本章小结第121-122页
第7章 结论与展望第122-125页
    7.1 研究成果总结第122-123页
    7.2 展望第123-125页
参考文献第125-130页
攻读硕士期间参加科研项目第130-131页
致谢第131-132页

论文共13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地租理论从斯密、李嘉图到马克思的发展
下一篇:工资理论从斯密、李嘉图到马克思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