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论文--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论文--毛泽东思想的学习和研究论文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群众观点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绪论第7-16页
    (一) 选题的缘由第7页
    (二) 相关概念界定第7-8页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8-14页
    (四) 研究方法及其意义第14-16页
一、抗战时期毛泽东群众观点形成的历史条件第16-38页
    (一) 群众观点的理论渊源第16-19页
        1.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群众史观第16-18页
        2. 列宁的群众史观第18-19页
    (二) 毛泽东群众情怀的个人因素(1920年前)第19-24页
        1. 幼年教育——毛泽东群众情结的种子第20-21页
        2. 青年求学——毛泽东群众情结的孕育第21-22页
        3. 初涉社会——毛泽东群众观点的萌生第22-24页
    (三) 早期革命实践和探索中发现了群众的力量第24-31页
        1. 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群众运动的实践和经验第25-26页
        2. 大革命时期群众运动的实践与经验第26-29页
        3. 农村革命根据地群众工作的实践与经验第29-31页
    (四) 抗战时期群众观点成熟的现实土壤第31-38页
        1. 民族危机加深——动员全国群众抗战成为必然选择第31-33页
        2. 陕甘宁边区相对稳定的环境——群众观点成熟的客观条件第33-35页
        3. 良好的党群、干群、军民关系——群众观点成熟的实践基础第35-38页
二、抗战时期毛泽东群众观点的主要内容第38-68页
    (一) 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第38-46页
        1.对人民群众的抗战事业负责第38-42页
        2. 为群众的抗战事业坚持真理第42-43页
        3. 严明党纪军纪以保证党和军队对群众负责第43-46页
    (二) 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第46-54页
        1. 提出并发展依靠群众的全面抗战的路线第46-49页
        2. 抗日战争中的群众动员第49-52页
        3. 抗日战争中的群众参与第52-54页
    (三)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第54-62页
        1. 在团结抗战的前提下改善群众的物质生活第54-57页
        2. 建立民主政权以保障人民群众的政治权利第57-59页
        3. 为群众服务的抗战文化建设第59-62页
    (四) 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第62-68页
        1. 保持与群众的密切联系第63-65页
        2. 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第65-68页
三、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群众观点的特点第68-85页
    (一) 群众观点中的“中国特色”第68-73页
        1. 群众主体的广泛性第68-71页
        2. 农民群众地位的突出第71-73页
    (二) 鲜明的统一战线性质第73-78页
        1. 协调统一战线中各利益主体的关系第73-76页
        2.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凝聚力的统一战线第76-78页
    (三) 深刻的实践性第78-85页
        1. 对群众调查工作的的实践和探索第79-80页
        2. 群众观点指导下的民主制度设计和实践第80-82页
        3. 从“群众观点”到“群众路线”的探索第82-85页
四、抗战时期毛泽东群众观点的当代价值第85-98页
    (一) 构建和谐的党群关系第85-89页
        1. 着力理顺权力授受关系第85-86页
        2. 建立良性的党群互动关系第86-88页
        3. 建立健全党的群众工作机制第88-89页
    (二) 在政治体制改革中凸显人民性第89-92页
        1. 加强政治回应性以实现人民的共同意志第89-91页
        2. 增强群众的政治参与以实现其主体地位第91-92页
    (三) 凝聚广大群众的力量实现中国梦第92-98页
        1. 人民群众的多维合力是实现中华民族自立自强梦的必由路径第93-94页
        2. 人民群众的富裕幸福梦是中国梦的应有之义第94-96页
        3. 人民群众是推动民主法治梦的动力来源第96-98页
结语第98-99页
参考文献第99-104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第104-105页
    (一) 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04页
    (二) 主持参加的课题研究第104-105页
致谢第105页

论文共10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同思想对早期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下一篇:地方党史工作理论与实践研究--以南京市栖霞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