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小说论文--新体小说论文

刘恒小说的修辞特色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绪论第13-19页
    第一节 选题来源及研究意义第13-14页
        一、选题来源第13-14页
        二、研究意义第14页
    第二节 国内有关研究现状第14-17页
    第三节 语料来源及研究方法第17-19页
        一、语料来源第17-18页
        二、研究方法第18-19页
第一章 刘恒小说的语音修辞特色第19-35页
    第一节 摹声修辞,如闻其声第19-23页
        一、摹声的主要类型第19-23页
            (一)直接摹声第19-21页
            (二)间接摹声第21-23页
        二、刘恒小说摹声的修辞作用第23页
    第二节 叠音修辞,节奏鲜明第23-31页
        一、叠音的主要类型第23-29页
            (一)AABB式第24-25页
            (二)ABB式第25-29页
        二、刘恒小说叠音词的修辞作用第29-31页
            (一)描摹事物,具体可感第29页
            (二)刻画情态,引发联想第29页
            (三)渲染环境,形象细腻第29-30页
            (四)营造节奏,增强音效第30-31页
    第三节 儿化音修辞,情真意切第31-35页
        一、儿化音的主要类型第31-34页
            (一)名词性语素+儿化音第31-32页
            (二)动词性语素+儿化音第32页
            (三)形容词性语素+儿化音第32-33页
            (四)量词性语素+儿化音第33-34页
        二、刘恒小说儿化音的修辞作用第34-35页
第二章 刘恒小说的词语修辞特色第35-47页
    第一节 方言词语,俚俗质朴第35-38页
        一、方言词语的主要类型第36-37页
            (一)“子”后缀的方言词语第36-37页
            (二)其他方言词语第37页
        二、刘恒小说方言词语的修辞作用第37-38页
    第二节 词类活用,言简义丰第38-43页
        一、词类活用的主要类型第39-42页
            (一)形容词活用第39-40页
            (二)动词活用第40-41页
            (三)名词活用第41-42页
        二、刘恒小说词类活用的修辞作用第42-43页
            (一)言简义丰第42-43页
            (二)形象生动第43页
            (三)新颖陌生第43页
    第三节 褒贬易色,幽默新鲜第43-47页
        一、褒贬易色的主要类型第43-45页
            (一)褒义贬用第43-44页
            (二)贬义褒用第44页
            (三)贬义中用第44-45页
        二、刘恒小说词语褒贬易色的修辞作用第45-47页
第三章 刘恒小说的句子修辞特色第47-61页
    第一节 变异组合句,新颖奇谲第47-53页
        一、变异组合句的主要类型第48-51页
            (一)偏正变异第48-51页
            (二)述补变异第51页
        二、刘恒小说变异组合句的修辞作用第51-53页
            (一)使形式更加新颖,激活了读者的审美情绪第51-52页
            (二)使语言更加简洁,迎合了读者的求简心理第52-53页
            (三)使语言优化重组,提升了读者的完形认知第53页
    第二节 同义易位句,突显焦点第53-56页
        一、同义易位句的主要类型第54-55页
            (一)定中易位第54-55页
            (二)状中易位第55页
            (三)定易状位第55页
        二、刘恒小说同义易位句的修辞作用第55-56页
    第三节 同语反复句,含蓄蕴藉第56-57页
        一、同语反复句的主要类型第56-57页
            (一)A终究/终归是A第56-57页
            (二)除了A,还是A第57页
            (三)A还是A第57页
        二、刘恒小说同语反复句的修辞作用第57页
    第四节 同素连用句,张力十足第57-61页
        一、同素连用句的主要类型第58-59页
            (一)前素相同第58页
            (二)后素相同第58-59页
        二、刘恒小说同素连用句的修辞作用第59-61页
            (一)详细铺陈,加强语势第59页
            (二)刻画形象,深化语义第59-61页
第四章 刘恒小说的辞格运用特色第61-89页
    第一节 移觉仿拟,新奇风趣第61-68页
        一、感官移觉,触类旁通第61-65页
            (一)移觉的主要类型第61-62页
            (二)刘恒小说移觉的修辞作用第62-63页
            (三)移觉的认知阐释第63-65页
        二、临时仿拟,诙谐风趣第65-68页
            (一)仿拟的主要类型第65-66页
            (二)刘恒小说仿拟的修辞作用第66-67页
            (三)仿拟的认知阐释第67-68页
    第二节 夸张矛盾,情理交融第68-75页
        一、善用夸张,情感强烈第68-71页
            (一)夸张的主要类型第68-70页
            (二)刘恒小说夸张的修辞作用第70页
            (三)夸张的认知阐释第70-71页
        二、巧用矛盾,理在其中第71-75页
            (一)矛盾的主要类型第71-73页
            (二)刘恒小说矛盾的修辞作用第73-74页
            (三)矛盾的认知阐释第74-75页
    第三节 顶真回环,异中有同第75-78页
        一、连绵顶真,珠联璧合第75-76页
            (一)顶真的主要类型第75-76页
            (二)刘恒小说顶真的修辞作用第76页
        二、回环往复,节奏鲜明第76-78页
            (一)回环的主要类型第77-78页
            (二)刘恒小说回环的修辞作用第78页
    第四节 比喻比拟,形象鲜活第78-89页
        一、比喻多彩,形象贴切第78-85页
            (一)比喻的主要类型第79-81页
            (二)刘恒小说比喻的修辞特色及作用第81-83页
            (三)比喻的认知阐释第83-85页
        二、比拟生动,灵动鲜活第85-89页
            (一)比拟的主要类型第85-86页
            (二)刘恒小说比拟的修辞作用第86-87页
            (三)比拟的认知阐释第87-89页
第五章 刘恒与同时期京籍作家的小说修辞比较第89-111页
    第一节 刘恒与王蒙小说修辞的不同第89-102页
        一、定中修饰方式不同第89-90页
            (一)王蒙喜用联合短语增强语势第89-90页
            (二)刘恒善用超常定语营造鲜活之感第90页
        二、辞格使用状况不同第90-92页
            (一)王蒙多用博喻、排比与对偶辞格第91-92页
            (二)刘恒多用矛盾、移就、移觉、拈连等辞格第92页
        三、其他语言形式使用状况不同第92-95页
            (一)王蒙喜用歌谣增强音乐感第93-94页
            (二)王蒙喜用诗词增加雅致感第94页
            (三)刘恒极少使用其他艺术形式第94-95页
        四、方言使用不同第95-97页
            (一)王蒙多用新疆方言词语第95-96页
            (二)刘恒多用北京方言词语第96-97页
        五、句式使用情况不同第97-100页
            (一)王蒙喜用连续问句引发思考第97-98页
            (二)刘恒喜用感叹句和省略句表情达意第98-100页
        六、添加注释方式不同第100-101页
            (一)王蒙善用括号补充叙述第100-101页
            (二)刘恒喜用破折号拆解情思第101页
        七、特殊表达方式:王蒙喜用无标点长句第101-102页
    第二节 刘恒与史铁生小说修辞的不同第102-111页
        一、方言词语使用不同第102-104页
            (一)史铁生喜用陕北方言词语第103页
            (二)刘恒喜用北京方言词语第103-104页
        二、长短句使用方式不同第104-107页
            (一)史铁生喜用短句和独句段第104-106页
            (二)刘恒注重句式的自由性第106-107页
        三、叹词和语气词使用情况不同第107-108页
            (一)史铁生大量使用叹词和语气词第107-108页
            (二)刘恒较少使用叹词和语气词第108页
        四、辞格使用情况不同第108-111页
            (一)除比喻和拟人史铁生较少使用其他辞格第109页
            (二)刘恒喜用多种辞格第109-111页
结语第111-113页
参考文献第113-119页
致谢第119-121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第121页

论文共12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安溪湖头李氏文学研究--以李光地为中心
下一篇:汪国真现代诗歌意义化辞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