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古代文学(~1840年)论文

安溪湖头李氏文学研究--以李光地为中心

中文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绪论第11-17页
第一章 李光地及其家族其他成员生平第17-33页
    第一节 李光地生平第18-21页
    第二节 李氏家族其他成员生平第21-33页
第二章 李光地及李氏家族其他成员著述第33-39页
    第一节 李光地著述第33-37页
    第二节 李氏家族其他成员著述第37-39页
第三章 李光地的文学理论研究第39-153页
    第一节 李光地的文学批评第39-69页
        一、概述第40-44页
        二、文论第44-54页
        三、选文第54-60页
        四、诗论第60-69页
    第二节 李光地的文学创作第69-111页
        一、叙实理的文风第72-83页
        二、含蓄醇厚的诗风第83-111页
    第三节 李光地所提携或影响的人物考第111-151页
        一、桐城派方苞第111-113页
        二、顾炎武、梅文鼎第113-119页
        三、蔡世远第119-123页
        四、其他人第123-151页
    第四节 李光地的文学理论及影响第151-153页
第四章 李氏家族其他成员的文学理论研究第153-203页
    第一节 李光坡《皋轩文编》的文学理论第153-166页
        一、总论第154-156页
        二、古文创作理论第156-159页
        三、诗歌创作理论第159-163页
        四、时文理论第163-166页
    第二节 李清植《浙 存愚》的文学理论第166-180页
        一、总论第167-169页
        二、理足意到第169-174页
        三、简练醇厚第174-177页
        四、入口气第177-180页
    第三节 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的文学批评第180-193页
        一、理学源流略考第180-182页
        二、笃师承,谨训诂的朴学主张第182-188页
        三、《清溪李氏家世学派》第188-193页
    第四节 桐城派方苞与李氏家族的关系第193-201页
    第五节 李氏家族其他成员的文学理论及影响第201-203页
第五章 结语第203-205页
参考文献第205-213页
附录第213-218页
附图第218-221页
致谢第221-22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和主要成果第223页

论文共22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自闭症谱系障碍者关联记忆能力研究
下一篇:刘恒小说的修辞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