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放学后学校研究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英文摘要 | 第4-5页 |
引言 | 第8-18页 |
一、研究缘由及意义 | 第8-9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9-16页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一)文献研究法 | 第16-17页 |
(二)历史研究法 | 第17页 |
(三)比较研究法 | 第17页 |
四、概念界定 | 第17-18页 |
(一)放学后教育活动 | 第17页 |
(二)特技特长教育活动 | 第17页 |
(三)放学后学校 | 第17-18页 |
第一章 韩国放学后学校的产生与发展 | 第18-23页 |
一、韩国放学后学校的背景 | 第18-20页 |
(一)韩国放学后学校的国外背景 | 第18页 |
(二)韩国放学后学校的国内背景 | 第18-20页 |
二、韩国放学后学校的历史演变 | 第20-23页 |
(一)萌芽时期(1995 年至2003年) | 第20-21页 |
(二)发展时期(2004 年至2007年) | 第21页 |
(三)成熟时期(2008 年至今) | 第21-23页 |
第二章 韩国放学后学校的基本性质 | 第23-29页 |
一、韩国放学后学校术语的演变 | 第23-25页 |
(一)放学后教育活动 | 第23页 |
(二)特技特长教育活动 | 第23-24页 |
(三)放学后学校 | 第24-25页 |
二、韩国放学后学校的定义及目标 | 第25页 |
(一)放学后学校的定义 | 第25页 |
(二)放学后学校的目标 | 第25页 |
三、韩国放学后学校的功能 | 第25-26页 |
(一)培养人力资源 | 第26页 |
(二)减少教育差距 | 第26页 |
(三)减少私教育费 | 第26页 |
(四)提供教育福利 | 第26页 |
(五)提供社区社会学习中心 | 第26页 |
(六)创造就业岗位 | 第26页 |
四、韩国放学后学校的实施体制 | 第26-29页 |
第三章 韩国放学后学校的实施现状 | 第29-37页 |
一、韩国放学后学校的参与者现状 | 第29-30页 |
二、韩国放学后学校的项目实施现状 | 第30-33页 |
(一)类型类别项目实施现状 | 第30-31页 |
(二)内容类别项目实施现状 | 第31-32页 |
(三)民间委托项目实施现状 | 第32-33页 |
三、韩国放学后学校的教师现状 | 第33页 |
四、韩国放学后学校的援助现状 | 第33-37页 |
(一)放学后学校的自由授课卷援助现状 | 第33-34页 |
(二)农山渔村的放学后学校援助现状 | 第34-35页 |
(三)小学照料教室事业援助现状 | 第35-36页 |
(四)放学后学校援助中心事业 | 第36-37页 |
第四章 韩国放学后学校的基本经验及教训 | 第37-44页 |
一、韩国放学后学校的主要成效 | 第37-42页 |
(一)完善学校教育功能 | 第37-38页 |
(二)减少私教育费 | 第38-40页 |
(三)减少教育差距 | 第40-42页 |
二、韩国放学后学校的主要问题 | 第42-44页 |
(一)学校不愿意向外界开放实施主体 | 第42页 |
(二)部分家长质疑放学后学校的质量 | 第42-44页 |
第五章 对我国公办中小学的启示 | 第44-47页 |
一、办学体制改革要以需求者为中心 | 第44-45页 |
二、构建多元化的中小学教师队伍 | 第45-46页 |
三、政府要大力加大对弱势群体子女的教育援助 | 第46-47页 |
结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后记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