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自然地理学论文--一般理论与方法论文--景观学、区域论论文

基于3S技术的闪星矿区景观格局及生态风险评价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9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1-12页
        1.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1.2 研究意义第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5页
        1.2.1 景观格局研究进展第12-14页
        1.2.2 生态风险研究进展第14-15页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5-18页
        1.3.1 主要研究内容第15-16页
        1.3.2 主要理论与方法第16-17页
        1.3.3 技术路线第17-18页
    1.4 小结第18-19页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第19-25页
    2.1 研究区概况第19-22页
        2.1.1 研究区地理位置第19-20页
        2.1.2 自然条件状况第20页
        2.1.3 矿区生态环境问题第20-22页
    2.2 数据资料来源第22-24页
        2.2.1 遥感数据第22-24页
        2.2.2 野外GPS调查数据第24页
    2.3 小结第24-25页
第三章 遥感影像分类与解译第25-33页
    3.1 遥感影像预处理第25-26页
    3.2 景观分类体系第26页
    3.3 景观类型解译标志第26-28页
    3.4 遥感影像解译第28-29页
    3.5 解译精度评价第29-32页
    3.6 小结第32-33页
第四章 矿区景观格局变化分析第33-45页
    4.1 矿区景观类型变化分析第33-36页
        4.1.1 景观类型构成基本特征第33-34页
        4.1.2 景观类型转移矩阵分析第34-36页
    4.2 矿区景观格局变化分析第36-43页
        4.2.1 景观格局指数选取第36-38页
        4.2.2 景观格局分析最佳粒度第38-40页
        4.2.3 景观水平指数变化分析第40-41页
        4.2.4 景观类型指数变化分析第41-43页
    4.3 小结第43-45页
第五章 基于景观结构的矿区生态风险评价第45-61页
    5.1 矿区景观生态风险指数构建第45-47页
        5.1.1 景观干扰度指数第45-46页
        5.1.2 景观脆弱度指数第46-47页
        5.1.3 景观损失度指数第47页
        5.1.4 景观生态风险指数第47页
    5.2 景观生态风险空间分析方法第47-49页
        5.2.1 空间采样第47-48页
        5.2.2 地学统计分析第48-49页
    5.3 矿区景观生态风险的时空分布特征第49-54页
        5.3.1 景观生态风险指数分析第49-51页
        5.3.2 矿区景观生态风险的空间变化分析第51-54页
    5.4 矿山复绿工程区生态风险分析第54-60页
        5.4.1 锡矿山闪星矿区复绿工程概况第54-56页
        5.4.2 复绿工程后矿区景观格局变化第56-57页
        5.4.3 复绿工程后矿区景观生态风险分析第57-60页
    5.5 小结第60-61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61-63页
    6.1 总结第61-62页
    6.2 本文创新点第62页
    6.3 展望第62-63页
参考文献第63-67页
致谢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苯甲酰基丙酮衍生物的氧化—分子内傅—克酰基化反应研究
下一篇:韩国放学后学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