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企业财务管理论文

考虑人机干涉问题的串行生产线建模与性能分析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0-20页
    1.1 选题背景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7页
        1.2.1 生产线性能问题综述第11-12页
        1.2.2 生产线建模方法综述第12-15页
        1.2.3 生产线模型求解方法综述第15-17页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7-18页
    1.4 研究框架第18-20页
第2章 基于闭环排队网络的串行生产线结构化建模第20-36页
    2.1 生产线结构化建模基础第20-24页
        2.1.1 建模术语及假设第20-21页
        2.1.2 生产线参数描述第21-23页
        2.1.3 结构化建模第23-24页
    2.2 生产线结构化建模问题第24-26页
        2.2.1 人机干涉问题描述第24-25页
        2.2.2 闭环排队网络模型第25-26页
    2.3 不考虑人机干涉时工作站建模与分析第26-28页
        2.3.1 工作站合并模型描述第26-27页
        2.3.2 不考虑人机干涉时工作站虚拟机器参数描述第27-28页
    2.4 不考虑故障和次品时一人多机工作站建模与分析第28-31页
        2.4.1 闭环排队网络描述第28-29页
        2.4.2 参数定义第29页
        2.4.3 系统稳态参数的计算第29-30页
        2.4.4 不考虑故障和次品时工作站虚拟机器的参数计算第30-31页
    2.5 考虑机器故障时一人多机工作站建模与分析第31-34页
        2.5.1 闭环排队网络描述第31-32页
        2.5.2 参数定义第32页
        2.5.3 系统稳态参数的计算第32-33页
        2.5.4 考虑故障时工作站虚拟机器的参数计算第33-34页
    2.6 本章小结第34-36页
第3章 基于马尔科夫过程的两机生产线建模与性能分析第36-60页
    3.1 基于马尔科夫过程的两机生产线建模第36-42页
        3.1.1 两机生产线结构建模描述第36-37页
        3.1.2 建模假设第37页
        3.1.3 两机生产线建模第37-42页
    3.2 基于矩阵分析方法的两机生产线模型求解第42-49页
        3.2.1 两机生产线模型求解方法介绍第42-43页
        3.2.2 拟生灭过程的判定第43-44页
        3.2.3 两机生产线拟生灭过程(QBD)第44-47页
        3.2.4 基于矩阵几何解方法的模型求解第47-49页
    3.3 两机生产线性能分析第49-51页
        3.3.1 生产线性能指标第49-50页
        3.3.2 生产线性能影响因素分析第50-51页
    3.4 算例研究第51-59页
        3.4.1 算例介绍第51-52页
        3.4.2 缓存区容量对生产线性能的影响分析第52-54页
        3.4.3 机器修复速率对生产线性能的影响分析第54-56页
        3.4.4 机器故障速率对生产线性能的影响分析第56-57页
        3.4.5 机器生产次品的速率对生产线性能的影响分析第57-59页
    3.5 本章小结第59-60页
第4章 基于合并法的多机生产线建模与性能分析第60-76页
    4.1 多机生产线建模方法研究第60-62页
        4.1.1 多机生产线的建模概述第60页
        4.1.2 多机生产线的建模方法第60-61页
        4.1.3 基于合并法的多机生产线建模第61-62页
    4.2 多机生产线模型求解技术研究第62-65页
        4.2.1 两机生产线合并模型第62-64页
        4.2.2 基于合并法的多机生产线模型求解步骤第64-65页
    4.3 生产线性能分析过程第65-68页
        4.3.1 多机生产线性能分析的步骤第65-66页
        4.3.2 多机生产线性能分析的流程第66-68页
    4.4 基于合并法的多机生产线性能分析案例研究第68-74页
        4.4.1 背景介绍第68-70页
        4.4.2 左壳体生产线结构化建模第70-71页
        4.4.3 左壳体生产线的模型求解第71-72页
        4.4.4 左壳体生产线的性能分析第72-74页
    4.5 本章小结第74-76页
第5章 总结与展望第76-78页
    5.1 全文总结第76-77页
    5.2 展望第77-78页
参考文献第78-84页
致谢第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星箭隔振适配器参数特性分析与隔振性能研究
下一篇:两汉射箭运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