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设计论文--民用建筑论文--居住建筑论文--新能源住宅论文

寒冷地区零能耗太阳能居住建筑多目标优化设计研究--以京津地区为例

中文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43页
    1.1 研究背景第13-16页
        1.1.1 研究背景第13-16页
        1.1.2 研究目的第16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第16-38页
        1.2.1 ZEB建筑相关研究第16-26页
        1.2.2 ZEB建筑优化研究第26-31页
        1.2.3 ZEB建筑能量分析理论与方法第31-32页
        1.2.4 ZEB建筑评价模式理论与方法第32-34页
        1.2.5 多目标优化理论与方法第34-37页
        1.2.6 总结第37-38页
    1.3 研究内容第38-40页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40-42页
        1.4.1 研究方法第40-41页
        1.4.2 技术路线第41-42页
    1.5 创新点第42-43页
第二章 典型房理论模型构建研究第43-69页
    2.1 基于相似理论的典型房理论模型构建第43-46页
        2.1.1 相似理论第43-45页
        2.1.2 基于相似理论的简化模型构建第45-46页
    2.2 原型基本边界条件统计与分析第46-57页
        2.2.1 典型户型几何模型的选取第46-51页
        2.2.2 典型户型围护结构的选取第51-54页
        2.2.3 用能方式第54-57页
    2.3 基于相似理论简化模型的构建与应用第57-64页
        2.3.1 物理边界条件第57-58页
        2.3.2 "九宫格"分析方法第58-59页
        2.3.3 典型相似模型建立第59-62页
        2.3.4 相似度分析第62-64页
    2.4 简化模型的独户与集合式各类模式的能耗关系第64-67页
    2.5 本章小结第67-69页
第三章 零能耗建筑实现技术途径与运行模式研究第69-85页
    3.1 ZEB实现技术途径研究第69-79页
        3.1.1 ZEB建筑与一般节能建筑的区别第70-72页
        3.1.2 高能效建筑第72-74页
        3.1.3 国内外建筑节能策略差异第74-79页
    3.2 基于能量平衡的ZEB建筑运行模式第79-83页
        3.2.1 nZEB建筑理论模型构建第79-81页
        3.2.2 NZEB建筑理论模型构建第81-82页
        3.2.3 AZEB理论模型构建第82-83页
    3.3 本章小结第83-85页
第四章 寿命期能量与成本数学模型构建研究第85-117页
    4.1 基于寿命期节能量的分析理论与评价第85-90页
        4.1.1 基本原理第86-87页
        4.1.2 基于(?)分析模式下的LCE方法模型建构第87-89页
        4.1.3 寿命期节能量分析基本数学理论模型构建第89-90页
    4.2 基于寿命期节能收益成本的LCC分析理论第90-93页
        4.2.1 基本原理第90-91页
        4.2.2 基于能量分析的LCC理论模型建构第91-93页
        4.2.3 ELCC基本数学模型第93页
    4.3 基于典型房ZEB实现途径的能量与成本分析数据库构建第93-114页
        4.3.1 ELCE数据统计分析第93-107页
        4.3.2 ELCC数据统计分析第107-112页
        4.3.3 能量与成本数学模型分析数据库第112-114页
    4.4 本章小结第114-117页
第五章 多目标优化设计研究第117-139页
    5.1 多目标优化的设计原理第117-122页
        5.1.1 设计原理与模型框架第117-120页
        5.1.2 多目标优化方法的运行机理第120-122页
    5.2 基于寿命期能耗与成本的ZEB多目标优化模型构建第122-127页
        5.2.1 基于实值编码的NSGAII理论模型构建第122-125页
        5.2.2 基于寿命期能耗平衡的目标函数理论模型第125-126页
        5.2.3 基于寿命期节能收益成本的多目标理论模型的构建第126页
        5.2.4 关于变量取法问题第126-127页
    5.3 基于典型房ZEB建筑实现途径的多目标优化实践与分析第127-130页
        5.3.1 基于典型房的能量平衡目标子函数构建第127-128页
        5.3.2 基于典型房的成本目标子函数构建第128-129页
        5.3.3 各工况模式的多目标优化主函数模型建立第129-130页
    5.4 优化结果讨论第130-136页
        5.4.1 方法有效性验证第130-132页
        5.4.2 优化结果取值第132-135页
        5.4.3 最优方案的选取与解的应用第135-136页
    5.5 本章小结第136-139页
第六章 零能耗建筑评价技术研究第139-155页
    6.1 ZEB评价体系概述第139-141页
        6.1.1 国内外评价体系研究第139-140页
        6.1.2 评价方法的确定第140-141页
    6.2 评价方法模型的建立第141-146页
        6.2.1 熵权法理论模型第141-142页
        6.2.2 灰色关联度方法的理论模型第142-145页
        6.2.3 综合评价应用工作框架第145-146页
    6.3 ZEB建筑能源供耗系统多目标优化方案的评价优选研究第146-152页
        6.3.1 基于Pareto空间特征解(?)分析的改进熵权评价法第146-147页
        6.3.2 基于典型房的Pareto空间特征解的(?)分析第147-148页
        6.3.3 综合特征值的改进熵权评价第148-150页
        6.3.4 结果总结与验证第150-152页
    6.4 本章小结第152-155页
第七章 零能耗太阳能居住建筑实验室建设研究第155-173页
    7.1 实验室综合能源系统设计第155-165页
        7.1.1 ZEB实验室建设概述第155-156页
        7.1.2 多目标优化设计第156-158页
        7.1.3 多能源系统设计第158-165页
    7.2 实验监测系统设计第165-170页
        7.2.1 地源热泵监测系统第165-166页
        7.2.2 建筑综合测控构建第166-170页
    7.3 实验室建造与运行第170-172页
    7.4 本章小结第172-173页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第173-176页
    8.1 总结第173-175页
    8.2 对今后研究工作的展望第175-176页
参考文献第176-188页
附录第188-247页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第247-249页
致谢第249页

论文共2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城市型风景名胜区边界区域视觉景观控制研究
下一篇:基于职业适应性的建筑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