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9-15页 |
一、研究缘起 | 第9页 |
二、研究现状综述 | 第9-11页 |
三、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五、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3-15页 |
第一章 乌克兰政党制度变迁的历史渊源 | 第15-24页 |
一、关于政党的基本概念界定 | 第15-18页 |
(一)政党与政党的特征 | 第16-17页 |
(二)政党政治的制度化 | 第17页 |
(三)政党的政治运作 | 第17-18页 |
二、现代乌克兰政党的兴起与发展 | 第18-20页 |
(一)1922年之前的政党发展 | 第18-19页 |
(二)苏联时期的政党发展状况 | 第19-20页 |
三、乌克兰政党的基本构成 | 第20-23页 |
(一)乌克兰政党发展的法律依据 | 第20-21页 |
(二)乌克兰国内政党的基本构成 | 第21-23页 |
四、小结 | 第23-24页 |
第二章 苏东剧变后乌克兰政党制度的发展演变 | 第24-37页 |
一、克拉夫丘克治理下的政党制度(1991-1994) | 第24-26页 |
(一)早期乌克兰政治社团的出现与发展 | 第24-25页 |
(二)独立初期乌克兰政党的发展 | 第25-26页 |
二、库奇马寡头政治下的政党制度(1994-2005) | 第26-28页 |
(一)多党制发展中的乌克兰政党 | 第26-27页 |
(二)宪政体制下国内政党的发展 | 第27-28页 |
三、尤先科政治真空中的政党制度(2005-2010) | 第28-31页 |
(一)“橙色革命”下的乌克兰政党 | 第29-30页 |
(二)宪政变换下国内政党的发展 | 第30-31页 |
四、亚努科维奇时期的政党制度(2010—2014) | 第31-33页 |
(一)宪政体制反复中的乌克兰政党 | 第31-32页 |
(二)权力失衡动乱中的乌克兰政党 | 第32-33页 |
五、“欧洲迈丹”时代的政党制度(2014—今) | 第33-36页 |
(一)“欧洲迈丹”运动中的政党 | 第34-35页 |
(二)后迈丹时代政党发展的何去何从 | 第35-36页 |
六、小结 | 第36-37页 |
第三章 乌克兰政党的地位及面临的困境 | 第37-43页 |
一、乌克兰政党的地位及作用 | 第37-38页 |
二、乌克兰政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 | 第38-41页 |
(一)政党缺乏组织性易沦为个人工具 | 第39-40页 |
(二)政党缺乏代表性易出现庇护关系 | 第40页 |
(三)政党功能弱化易分裂国家 | 第40-41页 |
(四)运动政治易发展为暴力革命 | 第41页 |
三、小结 | 第41-43页 |
第四章 乌克兰政党发展的制约因素与经验教训 | 第43-51页 |
一、乌克兰政党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 | 第43-47页 |
(一)制约政党发展的历史因素 | 第43-45页 |
(二)制约政党发展的内部因素 | 第45-47页 |
(三)制约政党发展的外部因素 | 第47页 |
二、乌克兰政党发展的经验与教训 | 第47-51页 |
(一)要建立适合本国国情的政党制度 | 第48页 |
(二)依法治党是重中之重 | 第48-49页 |
(三)民主选举无法解决复杂的民族问题 | 第49-51页 |
结束语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