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1-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4页 |
1.1.1 教师合作教学、互助发展是社会变革的需求 | 第11-12页 |
1.1.2 教师合作教学、持续发展是学校永葆活力的源泉 | 第12-13页 |
1.1.3 教师合作教学是实现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 第13-14页 |
1.2 研究问题、目的和意义 | 第14-16页 |
1.2.1 研究问题 | 第14页 |
1.2.2 研究目的 | 第14页 |
1.2.3 研究意义 | 第14-16页 |
2 文献研究 | 第16-31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16-18页 |
2.1.1 合作 | 第16页 |
2.1.2 教师合作教学 | 第16-17页 |
2.1.3 教师专业发展 | 第17-18页 |
2.2 相关文献述评 | 第18-31页 |
2.2.1 合作教学的相关研究 | 第18-24页 |
2.2.1.1 国外的相关研究 | 第18-22页 |
2.2.1.2 国内的相关研究 | 第22-24页 |
2.2.2 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研究 | 第24-31页 |
2.2.2.1 国外的相关研究 | 第24-28页 |
2.2.2.2 国内的相关研究 | 第28-31页 |
3 理论基础 | 第31-35页 |
3.1 社会互赖理论 | 第31页 |
3.2 社会建构主义理论 | 第31-32页 |
3.3 教师合作文化理论 | 第32-35页 |
4 研究设计 | 第35-39页 |
4.1 研究对象 | 第35-36页 |
4.2 研究方法 | 第36-37页 |
4.3 研究资料收集与分析 | 第37-39页 |
5 英语教师合作教学的实施个案 | 第39-56页 |
5.1 英语教师合作教学的目的 | 第39-43页 |
5.1.1 迷茫期的摸索 | 第39-40页 |
5.1.2 瓶颈期的突破 | 第40-42页 |
5.1.3 补给期的更新 | 第42-43页 |
5.2 英语教师合作教学的内容 | 第43-50页 |
5.2.1 学情调查与分析 | 第43-44页 |
5.2.2 教学内容的选择 | 第44-46页 |
5.2.3 教学构思与设计 | 第46-47页 |
5.2.4 资源收集与准备 | 第47页 |
5.2.5 合作教学实践 | 第47-49页 |
5.2.6 合作教学反思 | 第49-50页 |
5.3 英语教师合作教学的形式 | 第50-56页 |
5.3.1 以新教师为主的创意听说课 | 第51-52页 |
5.3.2 以熟手教师为主的读写拓展课 | 第52-54页 |
5.3.3 以老教师为主的趣味语法课 | 第54-56页 |
6 英语教师在合作教学中的变化 | 第56-68页 |
6.1 C老师变化的描述与分析 | 第56-58页 |
6.1.1 C老师变化的描述:拨开发展迷雾 | 第56-58页 |
6.1.2 C老师变化的分析 | 第58页 |
6.2 Z老师变化的描述与分析 | 第58-61页 |
6.2.1 Z老师变化的描述:挣脱瓶颈桎梏 | 第58-61页 |
6.2.2 Z老师变化的分析 | 第61页 |
6.3 W老师变化的描述与分析 | 第61-65页 |
6.3.1 W老师变化的描述:补给新鲜养分 | 第61-64页 |
6.3.2 W老师变化的分析 | 第64-65页 |
6.4 三位老师变化的小结 | 第65-68页 |
7 基于合作教学的英语教师专业成长分析 | 第68-85页 |
7.1 合作教学前后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状况对比 | 第68-74页 |
7.1.1 合作教学前后C老师的专业发展状况对比 | 第68-70页 |
7.1.2 合作教学前后Z老师的专业发展状况对比 | 第70-72页 |
7.1.3 合作教学前后W老师的专业发展状况对比 | 第72-74页 |
7.2 合作教学中的英语教师专业成长分析 | 第74-85页 |
7.2.1 外部领域 | 第74-76页 |
7.2.2 实践领域 | 第76-78页 |
7.2.3 结果领域 | 第78-81页 |
7.2.4 个体领域 | 第81-85页 |
8 研究结论与建议 | 第85-89页 |
8.1 研究结论 | 第85-86页 |
8.2 建议 | 第86-89页 |
8.2.1 对学校的建议 | 第86-88页 |
8.2.2 对教师的建议 | 第88-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5页 |
附录 访谈纲要 | 第95-96页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96-97页 |
致谢 | 第97-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