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引言 | 第10页 |
1.2 桥梁结构震害 | 第10-12页 |
1.3 桥梁减震隔震技术 | 第12-14页 |
1.4 多向地震作用与多维减隔震的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4.1 多向地震作用的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4.2 多维减隔震的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7-18页 |
第二章 桥梁动力反应计算理论及分析方法 | 第18-26页 |
2.1 动力计算理论的发展 | 第18-19页 |
2.2 动力时程分析方法 | 第19-23页 |
2.2.1 时程分析方法简介 | 第19页 |
2.2.2 动态时程法的振动方程 | 第19-23页 |
2.3 桥梁结构的地震反应分析 | 第23-26页 |
2.3.1 桥梁结构的地震振动方程 | 第23-24页 |
2.3.2 地震动的选取、调整及输入 | 第24-26页 |
第三章 高阻尼橡胶—碟簧三维隔震装置的构造和参数设计 | 第26-44页 |
3.1 引言 | 第26页 |
3.2 三维隔震支座的构造及特点 | 第26-28页 |
3.3 高阻尼橡胶隔震垫的设计 | 第28-31页 |
3.3.1 高阻尼橡胶隔震垫的材料特性 | 第28-29页 |
3.3.2 高阻尼橡胶隔震垫力学性能设计 | 第29-31页 |
3.4 蝶形弹簧的设计 | 第31-38页 |
3.4.1 蝶形弹簧的分类及构造特点 | 第32-33页 |
3.4.2 蝶形弹簧的力学性能设计 | 第33-38页 |
3.5 粘滞耗能阻尼器的设计 | 第38-42页 |
3.5.1 粘滞阻尼器的构造及工作原理 | 第39页 |
3.5.2 粘滞阻尼器的恢复力模型 | 第39-42页 |
3.6 三维隔振装置的设计 | 第42-43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四章 三维隔振装置在桥梁中的减隔震分析 | 第44-60页 |
4.1 引言 | 第44页 |
4.2 工程背景简介 | 第44-46页 |
4.2.1 概述 | 第44页 |
4.2.2 上部结构构造 | 第44-45页 |
4.2.3 下部结构构造 | 第45-46页 |
4.3 模型的建立及三维隔振装置各参数的确定及模拟 | 第46-49页 |
4.4 地震波及其简介 | 第49-50页 |
4.5 大跨连续梁桥地震响应分析 | 第50-58页 |
4.5.1 三维隔振装置合理安装位置的确定 | 第51-53页 |
4.5.2 竖向地震对水平地震的影响以及三维隔震装置与水平隔震支座性能对比 | 第53-58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五章 三维隔振装置在大跨连续梁桥中的参数分析 | 第60-75页 |
5.1 引言 | 第60页 |
5.2 桥墩抗推刚度变化对三维隔振装置减隔震性能的影响 | 第60-65页 |
5.3 碟形弹簧轴向刚度变化对三维隔振装置减隔震性能的影响 | 第65-69页 |
5.4 粘滞阻尼的变化对三维隔振装置减隔震性能的影响 | 第69-73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1-82页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