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9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 第10-16页 |
1.2.1 黄土湿陷性评价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黄土浸湿特性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3 黄土本构模型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4 黄土湿陷性对地铁结构受力影响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5 湿陷性黄土处理方法及标准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6-19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第二章 地铁穿越黄土地层浸水特性及入渗规律研究 | 第19-38页 |
2.1 引言 | 第19页 |
2.2 浸水试验设计及实施 | 第19-27页 |
2.3 浸水试验成果分析 | 第27-36页 |
2.3.1 土壤含水量及浸润范围 | 第27-29页 |
2.3.2 剖面饱和度数据分析 | 第29-31页 |
2.3.3 深浅标点沉降分析 | 第31-3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第三章 基于土工离心试验系统的离心场浸水装置研发与调试 | 第38-52页 |
3.1 引言 | 第38页 |
3.2 土工离心系统简介 | 第38-43页 |
3.2.1 离心模型试验原理 | 第38-39页 |
3.2.2 离心试验相似性 | 第39-42页 |
3.2.3 离心试验技术准则 | 第42-43页 |
3.3 离心试验基础平台 | 第43-45页 |
3.3.1 试验系统 | 第43-44页 |
3.3.2 数据采集系统 | 第44-45页 |
3.4 离心试验浸水装置改进 | 第45-51页 |
3.4.1 试验浸水装置 | 第45-48页 |
3.4.2 量测系统升级 | 第48-49页 |
3.4.3 离心场浸水效果验证 | 第49-5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四章 黄土地层浸水湿陷对地铁隧道结构影响机制离心试验 | 第52-71页 |
4.1 引言 | 第52页 |
4.2 工程概况 | 第52-54页 |
4.3 离心模型设计 | 第54-64页 |
4.3.1 模型试验材料 | 第54-57页 |
4.3.2 试验工况设计 | 第57-58页 |
4.3.3 隧管轴向受力变形监测 | 第58-60页 |
4.3.4 隧管纵向受力变形监测 | 第60-64页 |
4.4 试验结果分析 | 第64-70页 |
4.4.1 隧道周边黄土湿陷影响对隧道结构影响 | 第64-66页 |
4.4.2 隧道底板湿陷性黄土地基剩余湿陷量影响 | 第66-7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五章 黄土地层浸水湿陷对地铁隧道结构影响数值模拟分析 | 第71-107页 |
5.1 引言 | 第71页 |
5.2 地铁隧道结构位移控制标准 | 第71-72页 |
5.3 有限元计算关键技术 | 第72-74页 |
5.3.1 有限元参数设置 | 第72页 |
5.3.2 计算参数设置 | 第72-73页 |
5.3.3 有限元计算模型 | 第73-74页 |
5.4 有限元计算结果分析 | 第74-104页 |
5.4.1 隧周湿陷对隧道的影响 | 第74-83页 |
5.4.2 隧底湿陷对隧道的影响 | 第83-104页 |
5.5 数值结果与试验对比 | 第104-105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105-107页 |
第六章 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层下部剩余湿陷土层厚度控制标准研究 | 第107-139页 |
6.1 引言 | 第107页 |
6.2 有限元计算关键技术 | 第107-109页 |
6.2.1 有限元参数设置 | 第107-108页 |
6.2.2 计算参数设置 | 第108页 |
6.2.3 有限元计算模型 | 第108-109页 |
6.3 有限元计算结果分析 | 第109-130页 |
6.3.1 隧底湿陷土层厚度为 4m | 第109-114页 |
6.3.2 隧底湿陷土层厚度为 6m | 第114-119页 |
6.3.3 隧底湿陷土层厚度为 8m | 第119-124页 |
6.3.4 隧底湿陷土层厚度为 10m | 第124-130页 |
6.4 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土层处治厚度和剩余湿陷厚度控制标准 | 第130-137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137-139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139-141页 |
参考文献 | 第141-149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49-150页 |
致谢 | 第150页 |